智慧种田越种越“甜”
立即决定加入。不顾家人反对,第一年,周道兵将外出打工的村民们的闲置土地集中起来,“大约80亩”,统一规划种植,等到年末,村民们就能获得土地分红。对于村民来说,不用种地,还有钱拿,尝到了甜头后大家更乐意“交”出土地。第二年,周道兵管理的田约285亩。到2015年,这个数字变成了785亩。在当时的后白,周道兵算是管理土地最多的经理人之一。随着土地规模一起变化的还有周道兵的口头禅,也从“走出农村”变成了“种地有前途”。
为什么选择回到乡村?周帅给出的答案里,除了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对乡村的感情。“外界的人第一眼看到我,会觉得我就是来作秀的。”曾经,外界与合作社社员都对他持怀疑态度:“这么年轻,又是学动漫设计专业的,搞农业不是你这样的,你也不了解农业。”“谁说搞农业就一定成天在地里,两脚泥一身汗,面朝黄土背朝天?”周帅说,“我们现在已全面实现机械化,再也不用像父辈那样全靠人力种地。”打小看着父母在田间辛苦劳作的周帅深知,没有机械化的农业,是非常艰难的。2016年返乡后周帅和父亲商量,尝试用机械去替代人工。机械化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大大节约了成本。周帅算了一笔账:在传统农业里,人工插秧每亩田需花费人工费200元左右。但如今农业进入大规模机械化后,1个人就可以开着插秧机,加上1个辅助人工,一天能插50亩田的秧,两个人的人工费才600元左右。近几年,周帅的合作社先后引进了高性能插秧机、自动病虫防治喷灌机和大型喷雾机。去年,周帅在田间第一次尝试使用了植保无人机,“它能涵盖播种、施肥等多种功能,效果还不错”。周帅说。如今,育秧、插秧、施肥、植保、收割、运输、烘干,合作社都已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有了科技加持,比以前节省了约10倍人力。2018年开始,周帅的合作社开始摸索有机种植。“有机种植的前期投入虽高,但把土地保护好了,种出来的粮食肯定更好,也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2019年,周帅种植的高标准农田代表后白镇优质稻米产业,接受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验收,并高分通过;2020年,该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合作,成为“十三五”国家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项目;2021年,道兵农业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