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海外:美国边境开放首周有何变化?
服务分别上涨12.3%、6.1%和6.6%,是10月通胀中最主要贡献。但由于目前主要能源品价格已经从10月高点回落,我们预计其后续影响将逐步消退。
疫情升级导致的一部分供应链阻塞问题依然存在,但也有望逐步缓解。核心CPI中同环比涨幅最高的项目包括二手车、新车等受到供应链制约的品种,环比分别上涨2.5%、1.4%。展望未来,我们预计商品消费在11月和12月西方冬季节日后或继续降温,此外补库需求可能持续到年底。供应端的修复主要在于渠道疏通,从高频指标看,美国洛杉矶港口停船时长和波罗的海散干货指标已经下行。
服务型消费仍将是通胀的主要动力,后续值得关注。酒店和房租环比分别上涨1.5%和0.4%,这与旅游、差旅和线下复工相关,与我们高频跟踪的线下复工数据相吻合。从线下美国酒店入住数据看,虽然8月和9月疫情有所扰动,但酒店入住率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此外根据上周公布的10月非农数据来看,疫情好转后服务业也同样成为非农主要贡献,CPI数据大幅抬升表明服务型需求增长当前快于供给,未来加强针的接种和药物审批进展可能是影响供给侧修复的关键因素(《新冠药物能否成为破局者?》)。
我们在高通胀系列二:长周期视角下的胀中指出,在疫情对经济的扰动减弱的基准假设下,未来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市场CPI通胀仍将抬升到年底,而2022年初由于能源价格低基数可能也将持续,但伴随经济重启的混乱阶段过去以及疫苗、药物的有利进展,全球供应链在2022年能够有所恢复,70年代的恶性通胀难以重演。
疫情疫苗:美国病例持平,欧洲继续升级
美国本周病例持平,欧洲继续升级。美国本周日均新增确诊人数持平上周7.3万人,但核酸检测阳性率有所上升,部分州疫情有所恶化,但重症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相比之下,欧洲再度成为全球疫情重灾区。欧洲疫情持续升级带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抬升。德国当前日均新增病例已经达到疫情以来最高水平(3.4万人每天),俄罗斯病例同样在疫情以来最高水平但当前相对筑顶,法国、意大利本周同样攀升。欧洲疫情再度升级或与儿童接种进展推进缓慢、疫苗有效性减弱、以及冬季活动相关。新兴市场本周大多有所好转。
美国疫苗接种降速,欧洲加速,中国大幅提速。美国日均新增接种69.5万剂疫苗(上周118.6万剂),继续降速;欧洲普遍提速,德国、英国和法国本周日均接种分别为22.9万剂、42.1万剂和16.9万剂。部分新兴市场本周接种加速。中国本周日均新增接种数大幅上升至876.5万剂(上周644.2万剂)。按接种比例看,截至11月11日,中国、德国、美国、墨西哥和印度完全接种疫苗人口占比分别为74%、67%、57%、48%和26%。
欧洲疫情再度升级,多国采取手段防疫。德国卫生部长警告全国各地的ICU都受到了医疗系统压力,特别是在萨克森图林根州和巴伐利亚州,并表示从周六开始将提供免费的核酸检测。奥地利称若获得联邦批准,部分州将从周一开始对未接种疫苗的人实施限制[3]。荷兰周五宣布了为期三周的部分封锁,酒吧在晚上8点关闭,体育赛事不允许观众入场[4]。法国当前疫情情况相对较好,其从夏季起一直保留有疫苗接种证明才能参加公开活动等的要求。此外,由于部分州疫情恶化,美国出行数据修复同样放缓,印度线下数据继续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