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束母公司冲刺港交所,还能打动年轻消费者吗?
1月17日,上美集团在港交所主板递表。在2021年末,上美集团刚刚向证监会提交了境外上市申请。根据相关规定,对提交境外申请的企业,需要在20个工作日内进入办理审批程序。这意味着,上美集团在拿到监管审批后,马不停蹄地在港交所递表。
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化妆品类零售总额呈逐年上涨之势,2021年化妆品类零售总额达4026亿元,同比增14%,是近9年来的最大增幅。赛道前景广阔的同时,也吸引着不少新老玩家的加速布局。
上美集团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上海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2015年,上美集团获得4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联新资本、中信资本以及前上海家化总经理葛文耀的个人投资。这笔融资是当时本土化妆品领域最大的一笔,曾轰动行业。
但上美集团并未顺势与资本对接,直到2020年才有后续的资本动作。2020年11月,上美集团完成5亿元融资,投资方为雅戈尔、旭日紫金、上海盈辅等;同年12月,上美集团正式完成股份制改革,公司主体变更为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与当下不断引入外部投资的新品牌相比,上美集团控制权牢牢控制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吕义雄手中。IPO前,吕义雄直接持股40.96%,间接持股50.31%,合计控制该公司91.27%的股权。除此之外,上美集团的股东还包括雅戈尔、中信资本、联新资本和葛文耀创立的希美资本等。
2019年至2021年三季度,上美集团分别实现收益28.74亿元、33.82亿元和25.96亿元,期间同比增速为17.7%和12.8%。同期,上美集团的经调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2.65亿元和2.85亿元,期间同比增速为132.5%和45.4%。
上美集团起家的品牌是创立于2002年的韩束,也是其在很长时间内唯一的品牌。蹭着当时的韩妆热度,以“韩”为名的韩束创立初期通过直销模式积累了原始资本。此后,韩束凭借电视购物在三四线年前后成为电视购物销售冠军。
2019年后,上美集团开始加大线上布局,建立了线上自营、经销商和分销商渠道。2019年,上美集团线上渠道收入达到总收入的52.4%,2020年大幅增长至75.2%,2021年前三季度降至72.9%。
资生堂、强生、宝洁、欧莱雅等海外集团,旗下平价品牌与韩束和一叶子争夺中低端市场;新兴的逸仙电商除了完美日记,再次打出爆款品牌小奥汀,还收购了“卸妆界的爱马仕” EVE LOM;珀莱雅虽然品牌单一,但是爆款频出,产品线众多;贝泰妮除了薇诺娜品牌,还有皮肤医疗美容业务,以及深厚的医疗资源。
相比之下,上美集团的资本化进程远远落后。与上美差不多同时进入美妆行业的珀莱雅,早在2017年就在上交所敲钟;2015年成立的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在2019年完成了纽交所上市;有“功能性护肤品第一股”之称的薇诺娜的母公司贝泰妮也于2021年3月顺利在深交所上市。
高研发投入带来影响是,2021年前三季度,上美集团的自主研发产品占同期总营收的97%以上。截至2021年三季末,上美集团利用双菌发酵技术开发的核心成份 TIRACLE,已经应用至385种产品。
上美集团布局了一个非常丰富的产品体系,除了传统的三大核心品牌,还包括主打彩妆的花迷,主打大众敏感肌肤护肤的高肌能,主打孕肌敏感肌护理的安弥儿,洗护品牌极方。按计划,上美集团将在今年再次推出针对敏感肌的护肤品牌安敏优、专注宝宝敏感肌的一页和高端抗衰品牌山田耕作。
上美集团的短板还包括产品质量把关不严。自2016年起,上美集团旗下王牌产品韩束、一叶子多次因质量问题被处罚,涉及实际检出成分与产品批件及标识不符、包装不合格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化妆品线上渠道的发展已出现增速放缓甚至下滑迹象。国元证券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淘系美妆成交额2543.18 亿元,同比下降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