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食品级? 儿童化妆品有误导
7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保健协会化妆品发展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暑期消费指示,保障儿童用妆安全。指示中明确指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北京商报
“食品级”化妆品不存在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保健协会化妆品发展工作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暑期消费提示,近期,一些商家在生产化妆品时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就借机称这样的化妆品为“食品级”化妆品,暗示家长把这样的化妆品给儿童使用更安全。“事实上,化妆品和食品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依据不同的法规规定,适用不同的产品标准、原料要求、生产条件等,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
事实上,关于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的说法并不是首次被提出。早在2021年10月1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名为《“食品级”化妆品是对消费者的误导》的科普,强调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也明确提出,儿童化妆品标签不得标注“食品级”“可食用”等词语或者食品有关图案。
虽然监管层面三令五申,但依然有踩着红线“赚钱”的企业。北京商报
对于是化妆品却宣称可食用的原因,一家销售宣称“宝宝可食用”口红的商家向北京商报
此外,北京商报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通常而言,品牌是采用了擦边球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购买力、吸引力。往往是产品中含有一些“食品级”原料,会采用突出标注的方式误导消费者。但如果相关规定禁止使用相关词汇,而品牌方却使用禁用词汇进行宣传,便是违规行为。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化妆品为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性状稳定、不腐败、不变质,或多或少会添加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等化学添加剂。
可能还是“玩具”
“可食用”的儿童化妆品不仅不能食用,或许还不是化妆品。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此外,产品包装盒显示“欧拉儿童玩具指甲贴”的制造商为浙江风尚化妆品有限公司。北京商报
线下玩具店内,也有“儿童彩妆类”产品。在北京长楹天街的玩具反斗城中,北京商报
淘宝中,一款在售的儿童化妆品套装,涵盖口红、指甲油等,产品信息显示执行标准属于玩具安全类目。产品的评价中,有消费者直接表示,“我家妹妹涂脸上了,眼睛发炎了”。
中消协也指出,当前一些包括眼影、腮红、指甲油等组成的“儿童梳妆台”等产品在市场上十分热销。实际上,这类产品很多是由玩具生产企业生产的仅供玩偶等涂饰用的“彩妆玩具”,只按照玩具的生产标准和质检标准进行生产、检验,并未依法在药监部门完成产品的注册或备案,不作为儿童化妆品管理。
监管日趋严格
近年来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儿童化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儿童彩妆类消费同比增长了300%,儿童护肤类消费同比年增长了250%,“85后”“90后”父母已成为儿童化妆品市场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儿童化妆品市场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除了“食品级”等相关词汇乱用外,儿童化妆品市场还存在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儿童化妆品、伪造生产厂名厂址、非法添加激素和抗感染类药物、售卖的“彩妆玩具”易被当成儿童化妆品等乱象。
基于此,国家层面对于儿童化妆品行业的监管也日渐严格。
2022年1月1日起,国家药监局出台的《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儿童化妆品定义、儿童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主体责任等。同时,也覆盖注册备案管理、标签标识、安全评估、生产经营、上市后监管等全链条监管要求,指导注册人备案人开展儿童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推出儿童化妆品“小金盾”标志,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必须标注“小金盾”标志。
此外,国家药监局也相继发布了“勿将玩具当儿童化妆品使用”“正确认识儿童化妆品标志‘小金盾’”等科普文件进一步规范儿童化妆品市场的发展。
快消行业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表示,儿童化妆品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领域,逐渐严格的监管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特别是保护儿童的安全消费。“对于儿童类化妆品的严格限制及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能促进行业的加速洗牌。尤其对于一些不能保证产品品质的中小儿童化妆品企业而言,更应该严格控制其对儿童化妆品领域的介入,这样才能对行业的安全发展、良性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