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布局国内低轨卫星爆发前夜的材料投资机会

2023-11-07 09:05:25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2023年10月以来国内外卫星互联网领域事件催化和政策出台较多,该行认为在全球卫星竞争加剧、ITU申报时效性限制、国内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火箭发射成本和卫星制造成本不断下降等因素的作用下,未来5年我国低轨卫星发射有望进入“指数级”增长的爆发期。保守预计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环节的潜在市场规模高达3500亿元,看好其中带来的材料端投资机会。推荐布局基本面向好与卫星主题概念共振的材料标的。

  银河航天近日在灵犀03星上成功实现了国内首例终端到终端低轨卫星通信测试。

  根据ITU官网,2020年11月我国以“GW”代号申报的2个大型低轨卫星星座被正式接受,共约1.3万颗卫星。2023年7月25日,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在“高质量发展在申城·松江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G60星链”计划未来将实现1.2万多颗卫星的组网。

  轨道和频段是有限且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ITU提出在轨道和频段资源获取上遵循“先登先占、先占永得”的原则,先发国家具有显著优势,根据赛迪顾问,预计到2029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约5.7万颗低轨卫星,而低轨道轨位可用空间将所剩无几。同时,ITU规定申报具有时效性,在申报7年内必须发射卫星启用申报的资源,在申报9/12/14年内必须完成发射申报卫星总数的10%/50%/100%。

  因此,在全球卫星竞争加剧、ITU申报时效性限制、国内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火箭发射成本和卫星制造成本不断下降等因素的作用下,同时参考SpaceX星链计划2018-2023年的成功发射数量2/120/833/989/1722/1711颗,该行预计未来5年我国低轨卫星发射有望进入“指数级”增长的爆发期。

  卫星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四大重点环节,其中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具备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高集成总装的特点,壁垒较高,同时也直接受益于卫星发射数量的爆发式增长。

  该行假设卫星单颗制造成本为1000万元,按照卫星发射价值占卫星制造价值40%的比例粗略估算,保守估计中国规划的约2.5万颗低轨卫星的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环节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00亿元。

  卫星制造主要包括卫星平台和卫星载荷,建议关注卫星平台中供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卫星载荷中转发器分系统的射频芯片、陶瓷管壳。卫星发射主要包括火箭制造和火箭发射,建议关注火箭制造中高性能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低轨卫星发射数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相关企业新产品研发进程不及预期;相关产品价格下降风险。

下一篇:智通港股早知道 第九批国家药品集采平均降价58% 上海外卖买药试
上一篇:[基金基础理论]冷冷冷!冰雪游突然火了 多家A股公司动作频频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