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重读厉以宁:要完善对企业家的容错帮扶机制
使公众困惑,也打击了不少企业家的积极性,还导致一些有志为企业出力的年轻人对舆论产生不信任感,从而转向消沉。因此,加强对企业家的正面宣传十分重要,只有坚持实事求是,鼓励团结稳定,才有助于形成支持、激励企业家的社会氛围。”
“现在让我们对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道路问题再作深入一歩的探讨。把个人劳动与经营的能力和积极性这一因素撇开不谈,影响收入分配的大体上有三种力量:
第一种力量是市场机制。个人提供的劳动数量与质量究竟能得到多少款酬,个人的经营收入的多少,以及个人的债券、股票、存款的利息收入究竟是增长还是减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都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关。即使从企业职工的收入来说,虽然这些职工并不同市场直接发生联系,但由于这些职工所在的企业是同市场直接联系 的,企业的产品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是否有销路,是否盈利,这一切又会影响职工的收入状况。因此,市场机制影响着收入分配。
第二种力量是政府。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反映于两方面。一方面,政府制定工资标准与工资级差,政府所制定的这些标准与级差不仅直接影响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收入,而且也对非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工资标准与工资级差发生影响。另一方面,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如对收入偏高者的收入征收收入调节税等,对低收入户实行救济、补贴、扶植等。
第三种力量是道德力量。它是超出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的力量之外的又一种可以影响收入分配的力量。如果说市场机制的力量主要对收入的初次分配发生作用,政府的力量既对收 入的初次分配发生作用,又对收入的再分配发生作用,那么道德力量则对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发生作用,即影响已经成为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收入的使用方向,包括个人间的收入转移、个人的某种自愿的缴纳和捐献等。这样,最终归个人支配和使用的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个人转移出去的收入和个人的自愿缴纳和捐献的部分。”)
“城乡二元结构自古就有。从宋朝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但当时尽管有城乡二元结构,却没有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二元体制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建立的。”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户籍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城乡二元体制形成了,城乡也就被割裂开来了。从这时开始,城市和农村都成为封闭性的单位,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十分严格的限制。”
“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有两个重要支柱:一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明的国有企业体制,二是城乡分割、限制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城乡二元体制。这两个支柱支撑着整个计划经济体制的存在和运转。”
“从社会协调的角度来看,必须做到统筹发展,包括城乡发展的统筹、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筹。所有这些都同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有关。”
“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将导致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由于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建立而导致社会低收入家庭后顾之忧的逐渐消除,必定引起内需的大突破。全世界最大的待开发的市场在哪里?就在中国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