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六大在线” “i履职”让委员参政议政更高效
余杭区数字政协建设和提案工作专题培训会
委员浏览手机端与电脑端“i履职”
“i履职”平台上的委员自制
“i履职”平台让交流更便利
委员在两会时使用“i履职”平台签到
余杭区在全国政协“数字政协建设”杭州调研座谈会上作汇报
“杭州的新中心为什么在余杭?余杭有什么?我们要怎么做?”最近,余杭数字政协“i履职”平台上《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大讨论》发言热情呈井喷式高涨,该专栏仅开设五天,政协委员已在线人次。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履职方式,更是从未有过的效率体验。
去年10月,由电脑端“余杭数字政协驾驶舱”和手机端“i履职”平台组成的数字政协系统正式上线。作为推进基层政协系统数字化改革的破冰式探索,该系统一经上线就受到政协委员的热捧,他们的“掌心履职”“指尖协商”之旅也由此开启。
举一纲而万目张。一段时间以来,余杭区政协秉承数字政协系统“实用、管用、好用”初衷,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从顶层设计到综合应用贯穿政协委员履职全场景,面向委员做好“用”字。
今年,余杭区政协对该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磨合,通过不断试用、试错,对原有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优化调整——布局了“协商在线”“提案在线”“社情民意在线”“学习在线”“同心在线”“委员履职在线”等六大模块,并与省数字政协平台完成对接,实现了省市区三级数字政协一体化运行,使政协委员既能围绕属地履职“自转”,也能融入省市大场景“公转”。
当前,数字政协系统2.0版历经迭代升级,“六大在线”引擎强劲,智慧履职全景画卷已跃然眼前。浙江省版组稿刘丽雯
像发朋友圈一样发布话题
实现“委员提案众人商量着提”
说起政协委员,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他们会在“两会”上建言献策、提交提案,而在闭会期间委员身份、委员智慧却难尽其用。在数字化发展的当下,余杭区走出了一条提案征集办理常态化的全新路径,以数字赋能履职机制重塑,打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梗阻。
在“i履职”平台中,“提案在线”模块和“社情民意在线”模块看似各自独立,却在委员参政议政时密不可分。这两个在线模块都嫁接了“i发布”通道,委员可随时进入这条通道,像发朋友圈一样发布自己感兴趣的参政议政话题和履职动态等。与此同时,其他委员也可在下方参与讨论、畅谈看法、建言献策。截至目前,委员已累计发布话题近千个。
“我们按半个月一次的频率对这些话题进行梳理,最终话题会形成政协提案、社情民意和部门参考意见等议政成果。”区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综合话题内容、评论跟帖、关注热度等方面并做好分析筛选后,他们会将话题分成“拟作为准提案、拟编发社情民意、拟提交部门参考反馈”等三个拟办类别。“就在最近,城建委就把赵海燕委员发起的《关于促进余杭区职住平衡的建议》话题列入了‘拟作为准提案’,建议委员进一步深入调研,梳理完善后在政协全会期间以提案形式提交。”
“当前的‘i履职’平台上,关于共富的话题讨论不断。我们可以先在‘i发布’上把自己的问题抛出来,不仅能听听其他委员的意见建议、打开思路,也可以参考其他委员提出的相关话题,综合类比。依托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以后提出提案也会更有底气。”一位政协委员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案在线”模块中,委员还可进入“i提案”实时跟踪所提提案办理与评价情况,也可以查看历年提案和其他委员提案情况。目前,委员通过线上充分讨论、酝酿形成的提交提案已超200件,在实现“委员提案众人商量着提”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提案质量。
而在“社情民意在线”模块,区政协还会在梳理汇总委员的意见建议后,将社情民意类话题形成稿件并一键提交,审核通过后将作为政协社情民意编发,以此形成更高质量的履职成果。比如,政协委员陈树坤发起的《关于老小区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几点建议》话题就被列入其中。截至目前,在共计6万7千多人次跟帖的近千个话题中,像这样转化为“社情民意”的已有72期。
广泛的参与、开放的交流,通过在“i履职”平台指尖互动,委员解锁了履职新模式。接下来,区政协还将制定“i履职”社情民意在线管理办法,织起“提、办、督”机制一张网,以新机制支撑新模式,让履职常态化、现代化、高效化。
委员自制火出圈
指尖上的“云聚会”实现双向奔赴
“认真学习,又有提升”“实用、精准,不可抗力面前,如何保护自己是个课题”“期待更多专家委员能为大家讲解专业知识”……近日,一则名为《新冠疫情下合同解除的法律剖析》的短在“i履职”平台的“学习在线”模块上线后,立马就火出了圈。一经上线,委员们纷纷在评论区留下观后感。
该段时长25分钟的短由政协委员、律师韩琪制作,围绕“合同解除的分类和方法”“新冠疫情不可抗力免责的构成要件”“应对建议”等方面并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几天时间,短已获得了近百条评论。
这也是余杭区政协依托“i履职”平台的“学习在线”模块,实现委员从“要我学习”转换为“跟我学习”的生动缩影。今年,区政协在“学习在线”模块上开办了“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以线上授课、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培训。“我们不光邀请行业专家、政协领导等录制课件,还面向委员发起了征集,希望他们发挥各自领域的所长,为线上学习提供更多实用的‘来料’。”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说。
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是委员爱用、用好“i履职”平台的先决条件之一。目前,“学习在线个为委员,《企业如何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共享价值》《数字时代的风险及预防》《绿树青山共富梦》等涵盖各个领域,干货满满。
与此同时,这些短下方热闹的评论区,已俨然成为了委员们思想碰撞的新阵地。这些可供全员、全时段学习的短,通过指尖让委员实现“云聚会”,集群智、拓视野、强交流,既体验到使用“i履职”平台带来的个体素养提升,也打造出了一个宝藏“i履职”平台,为更好地参政议政激发了多种可能,最终形成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以前我们这些委员只有在开会的时候才有机会聚在一起,常常见了面一时都叫不上对方的名字,更别说熟悉对方所在的领域了。”叶凤委员说,“通过‘i履职’,感觉彼此更像同学,平时交流互动更多了。”
此外,余杭区政协还在“学习在线”模块设置了“i读书”“学习园地”等自建应用,可让委员实现常态化学习、多元化学习。其中,“i读书”应用涵盖了专题学习读书活动、电子书籍、音等,目前已有委员读书群8个,委员累计发言2590条。
“六大在线”突破壁垒
共绘“掌上履职”2.0同心圆
除了在线上发起话题、参与培训,将线下重点协商活动搬至线上,向全体委员开放,也是“六大在线”模块中的重要一环。在“协商在线”模块中,余杭区政协破除时空限制,在云端开启直播,让委员发表意见建议、参与互动交流,截至目前,区政协已经举办“线余人次委员参与指尖协商议政,政协协商民主全面拓广度、挖深度和增温度。
“同心在线”模块聚焦委员主体作用,委员工作室的活动预告、名片墙的整体架构等信息一目了然。“委员工作室还可以将活动预告、图文动态等发布到公众版,采集群众意见建议。我们还在其中的‘委员风采’栏目设置了‘委员E站、政协望远镜、委员大讲堂’等内容。其中,由胡冰委员主持的‘委员E站’,已与各委员开展了9次面对面访谈,讨论各类社会热点话题。”余杭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过的履职活动,发起过的话题,参与过的讨论……委员在任一在线模块留下的活动足迹,最终都将以年度履职报告的形式呈现。这正是“i履职”平台将“六大在线”模块建设“统至圆心”的生动体现。
“让数字化贯穿履职全场景,让每个委员都主动使用数字政协平台”是余杭区政协开发数字政协系统的初衷。当前,依托“六大在线”六个维度的革新重塑,掌上履职2.0时代不仅仅打破了委员履职的时空限制,还提升了政协履职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履职效能。今年6月22日,浙江省政协主席黄莉新为《杭州市余杭区数字政协建设工作汇报》作出批示:“余杭区政协在区委领导下,按照浙江数字政协‘162’体系构架,迭代升级、创新推出“i履职”2.0版,以数字政协推进党建统领更加有力、丰富协商平台更加有效、扩大群众政治参与更加有序。希望再接再厉,强化实用管用,放大制度效能,更好发挥数字政协赋能作用,为打造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数字政协金名片提供县域样浙江省。”目前,已有6个县区市借鉴余杭区数字政协系统建设经验。
接下来,余杭区政协也将及时总结巩固余杭个性化改革成果,锚定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格局,秉持全流程再造、全方位覆盖、全系统联动、全媒体展示“四全”理念,建设基层数字政协建设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包括委员履职评价制度、提案工作流程标准等在内的数字政协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余杭政协计划于10月中旬完成“i履职”3.0迭代升级,形成数字政协推动基层政协工作机制重塑更加成熟的先行经验,为浙江省县域基层政协数字化改革提供余杭样浙江省,助力余杭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争当“两个先行”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