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又遭重挫!手里的基金怎么办?
周末“两会”政府报告公布后,政策预期进一步明朗。一方面,5.5%的整体经济增速目标位于市场预期上限;另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的提法,传递出较大的稳增长决心。
可以说,无论是基建地产还是消费、“碳中和”还是数字经济、粮食安全还是军工、三胎概念还是注册制改革,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利好。
但市场并没有向着基民期待的方向发展。大跌之后,竟然又有大跌……
其实内部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利空,最大的扰动来自海外。外围地缘争端问题继续发酵、国际形势不断恶化引发了上周五欧美股市全线大跌。恐慌情绪冲击之下,亚太市场的主要指数也以下跌开局,暴跌收尾。
近日全球市场行情发生的巨大波动,其触发因素主要在于原油价格的飙升。虽然从历史规律来看,地缘冲突会短期冲击风险偏好,影响有限且多为瞬时性冲击。但此次俄乌局势的特殊性在于,由于乌俄的资源国属性,如果局势短期难以平复,对于全球的滞涨效应将逐步体现,特别是欧洲国家。此外,若俄乌冲突升级进一步推升非核心通胀(原油价格大涨会强化这一预期),不排除美联储的紧缩周期比此前更“前置”,这样的预期变化也会对短期市场走势带来重要影响。
短期受地缘冲突、油价、外围市场波动等影响,A股延续震荡走弱态势,但对中期走势不悲观,风险事件下优质成长股的超调也正迎来低吸的机会。
一方面,从全球宏观环境来看,境内外货币政策呈现“内松外紧”,基本面则会呈现“内升外降”,中资资产在全球仍具有显著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两会”释放的稳增长预期确定,意味着政策节奏前置性加码的力度较大,货币政策确定性进一步宽松,实现量升价降,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有效,宏观经济企稳复苏的确定性在不断增强。
股票市场当前的调整并未充分反应国内基本面改善的预期,更多是短期恐慌情绪的主导,目前仍看好市场的中期走势。
巴菲特曾说,“当人们对一些大环境事件的忧虑升到最高点时,事实上也就是我们做成交易的时机。”大跌总是容易让人失去信心,但盈亏本同源,回顾历史,市场从来都是暗流涌动、荆棘重生,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每一轮“打击”过后,它们也总能走出低谷,再攀高点!
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如下图所示,2004年至今,至少经历了5次肉眼可见的“吃面行情”,每轮回调的幅度均在20%以上,而最大回调幅度出现在2008年,跌幅甚至超过50%,直接“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