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货币创造与美欧日有何不同
我国央行从未认为央行存在超发货币行为,例如,目前我国央行的总资产为38.9万亿人民币,仅仅比2019年末的37.1万亿增加1.8万亿,近两年的增速仅为4.85%,远远低于GDP的增速,而美联储的总资产则翻了一倍多。
中美两国央行资产扩张的增速走势
CEIC,中泰证券研究所
从上图中发现,我国央行的总资产增速,在过去10年中逐步回落,与经济增速的回落保持一致。但美联储的总资产增速则出现出现过两次“井喷”,一次是2008年次贷危机时,总资产的年增速最高达到145%;另一次则是疫情肆虐下的2020年,总资产的同比增速最高时也达到85%。说明美联储的货币扩张力度,尤其在逆周期调控方面的积极性要远远超过我国央行。
但是,我国2020年末的M2余额为218万亿元,与GDP之比为215%,而美国2020年的M2/GDP为91.6%,不足中国的一半,而美国的GDP为中国的1.5倍。为何我国央行的扩表节奏缓慢,但货币总量规模却那么大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商业银行的行为则与我国商业银行相反。例如美联储于2020年3月重回零利率,并重启了QE措施,尤其是此后实行了无限QE模式。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来看,2020年美联储总资产由2019年末的4.2万亿美元飙升至7.4万亿美元,扩表了3.2万亿美元,增幅高达76.8%。而同期美国货币供应量(M2)同期仅增长了25.4%,增加了3.9万亿美元,尽管这一增幅也创了历史新高;美国商业银行信贷仅增长9.0%,同时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居然增长了86.4%(惜贷)。可见,尽管美联储放了很多水,但美国的商业银行把这些货币中的很大一部分存放起来,并没有用于放贷。
美国M2、美联储与银行信贷状况(%)
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无独有偶,欧洲和日本的宽松也同样由央行驱动。2020年欧央行总资产增长49.5%,扩表2.3万亿欧元,折合美元3.3万亿美元;而同期,欧元区货币供应量(M2)仅增长11.0%,银行信贷也仅增长9.4%。2020年日央行总资产增长22.6%,扩表129.5万亿日本,折合美元1.5万亿美元;同期,日本货币供应量(M2)仅增长9.2%,银行信贷也仅增长5.9%。
反观我国的商业银行,几乎都是国有银行,受政策引导较为明显,所以在行为上与货币当局基本保持一致,逆周期操作。
拙作《 中国式货币创造与资产价格波动 》曾对M2持续高增长背后存在体制因素做过比较详尽分析。第一,中国长期维持高储蓄率,投资驱动经济增长,货币乘数更高;商业银行和美欧日不同,有更强的扩张动力。第二,当前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组合,更容易导致信用扩张。第三,金融体制改革缓慢,例如长期实行结售汇制度,而民间海外投资渠道狭窄。当然央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如降准,表面看是央行缩表,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释放流动性。
包含表外理财资产的银行业总资产
中国人民银行协会,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我国的货币创造经历了引进外资、出口导向、房地产开发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引进外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发展经济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引进海外直接投资和借外债就成为货币创造的第一步,1985-1989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从前五年的182亿提高至411亿美元。第二阶段是出口导向:中国的外贸顺差从1995年开始超过100亿美元,至2008年达到近3000亿美元,结售汇体制下,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第三阶段是房地产开发与土地财政。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银行依据土地价值担保,给地产企业、政府平台提供信贷,2013年以来居民房地产投资加杠杆迅速,货币大量被创造出来。
主要经济体M2存量(万亿美元)
中国人民银行协会,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截止今年7月末,我国M2余额折合36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加欧盟的M2余额为37.7万亿美元,估计到明年中国M2余额将超过美欧的M2余额之和。当然,我们可以认为用M2规模来衡量欧美日的金融体量不全面,增加对M3观察金融体量可能更全面,确实如此,但由于中国没有M3的统计,故缺乏可比性。但通过比较M2还是可以解释大部分金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