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万亿市值蒸发背后:晨兴浮盈234亿
数据显示,快手上市打新人数创港股历史纪录,达142万人,超额认购逾1200倍。在市场高涨的情绪和大户资金推动下,快手很快就站上了417.8港元的高位,在当时看来这的确是所有投资者的一场狂欢盛宴,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们。
直接用数据体现显得更为直观。根据记者详细统计,快手上市之前一共进行了6轮融资,涉及投资机构多达26家,包含晨兴资本、腾讯、DCM中国、顺为资本、博裕资本、淡马锡等,这26家机构投资成本较发行价折让52%~99.97%。比如晨兴资本A轮投资成本仅为每股0.03港元,认购了3.56亿股,B轮投资机构的认购成本为每股0.33港元,C轮为每股3.02~3.63港元。若以快手最高价417.8港元/股计算,这些投资机构的账面浮盈累计近万亿港元,达到9858亿港元。
“在快手还没有充分解禁,恒生公司就迫不及待宣布将其纳入恒生国企指数、恒生综合指数以及恒生科技指数等,这让指数投资基金被动配置快手,并吸引散户跟风买入,高位接盘。”深圳某基金管理合伙人张秦(化名)向记者表示。
中泰国际(香港)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表示,除了指数基金买入外,由于快手每手100股,上市初期入场费高达3万港元,已经令不少散户却步。而上市初期快手股份流动性较低,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抢货是推高快手股价的主要推手。
但是很快,因自身DAU(日平均活跃用户)和MAU(月平均活跃用户)升势乏力,大幅增加的营销成本并没有有效转化成活跃用户及收入,加上行业面临监管整顿风险,快手的股价掉转急下,市值较高位蒸发超万亿港元。
担任快手联席保荐人某投行团队的李华(化名)告诉记者,“招股阶段,压根不用担心股票卖不出去,因为实在太火,我们拿到的分配份额属于秒配,很快就卖完了。快手在定价时公司也很强势,没有多少博弈的过程,就按照招股价上限。”
而面向散户的公开发售同样火爆。诺优资管风控总监陈晓杰回忆,当时用50多个账户,600多万元的本金,然后利用孖展下了一个超1亿港元的单,最后却只获配23手(2300股),打新成本就6万多港元。
老虎证券在1月27日提前2天截止申购,理由是没有额度,20倍杠杆孖展在第一天就已经用完。富途证券同样如此,快手IPO这单富途最终认购人数达到20.67万人,这也是富途迄今为止申购人数最多的一只新股。
首日股价飙升翻倍并没有阻止投资人的进场热情。数据显示,2月5日,快手的换手率达到3.59%,成交量1.2亿股,成交额375.47亿港元,无论是成交量、成交额还是换手率,都属于快手历史高位。
进一步看,快手公开发行量为3.65亿股,其中基石投资者认购数量1.65亿股(基石投资者锁定期6个月),占比45%,剩下55%的股份(2亿股)在市场流通,而2月5日当天成交量就达到1.2亿股,占流通股份的60%,即有超过一半的股份已经转手一次,实际换手率达60%。而当天股价最低位为300港元,因此大部分二级市场投资人选择在300港元/股以上的较高位进场。
颜招骏认为,由于快手上市市值庞大,因此上市后迅速被纳入MSCI、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国指等相关指数,公募基金或其他以相关指数为基准的基金随即被动配置。除上市当天外,后面快手股份流通性低,僧多粥少,机构抢货是推高快手股价的主要推手。加上上市初期入场费在3万港元左右,已经令不少散户却步,因此散户并非是推高股价的推手。
张秦也认为,恒生指数公司迫不及待将其纳入相关指数里面,但新股估值往往充满泡沫,再加上打新的稀缺性,吸引大量散户进场,促使泡沫进一步扩大,价格从115港元迅速拉升站上400港元高位,很多指数基金会被动配置,但是快手还没有充分解禁,里面有很多VC/PE机构,一旦解禁,将是一场以千亿甚至万亿计的财富转移。而在快速纳入机制下,不止散户,连同被动基金都成为了新股泡沫的接盘者。
记者通过数据整理发现,快手上市之前一共进行了6轮融资,主要涉及8家投资机构。2014年6月2日,晨兴资本以每股0.0037美元(约0.03港元)认购3.56亿股快手,作价1021.3万港元,此时快手估值为2.9亿港元。
2014年7月22日,快手进行了B轮融资,晨兴资本,DCM中国、腾讯等机构加入,每股成本为0.33港元,此时快手估值为4.7亿港元,短短一个月时间,估值上涨62%。随后晨兴资本又于2015年4月1日参与了B-1轮融资,以每股2.42港元认购了641.63万股,作价1549.97万港元,此时快手估值达到45.88亿港元,近9个月时间,快手估值暴涨近9倍。
而快手D轮融资时间为2016年1月21日~2017年3月15日,越来越多投资机构通过有限合伙基金方式加入,D轮融资腾讯、百度、CMC King投资公司等以每股5.35港元价格合计认购了1.86亿股,此时快手估值80亿港元。D-1轮,机构的每股投资成本6.66港元,快手估值已经达到142亿港元,估值较D轮涨幅达到77.5%。
2018年3月29日,快手进行E轮融资,此时机构认购价已经涨到双位数,为38.73港元/股,但较发行价仍折让84.25%。此时快手估值飙升至914.8亿港元,一年时间,估值暴涨逾6倍。2019年9月30日,快手E-1轮融资引入了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每股40.66港元成本认购了3430.64万股,此时快手已经进入千亿估值俱乐部,达1015亿港元。
参与B轮的投资机构,投资回报倍数为202倍,B-1轮的投资回报倍数约27倍,投资收益累计达到314亿港元。C轮的投资机构整体回报在18倍~22倍之间,投资收益累计204亿港元。D轮的投资机构整体回报倍数在9~13倍之间,E轮投资人则在1.7倍左右,F轮回报最少,1.2~1.5倍左右,但考虑到F轮投资机构的时间成本只有1年,因此,该投资回报率亦可观(表1,请扫二维码查看)。
这些VC/PE投资机构,投资收益随着快手的上市达到数百倍甚至千倍回报。而上述投资机构的账面财富在快手股价攀升至417.8港元/股时达到峰值,累计投资回报为9858亿港元。需要说明的是,这仅仅只是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如果算上股东宿华、程一笑、银鑫、杨远熙所持股份数量(持股市值3827亿港元),这的确是一场万亿财富盛宴。
8月5日,快手迎来解禁期。港交所披露易数据显示,Galileo (PTC) Limited控制下的旗下多只基金在解禁后于8月6日合计减持9727万股,但披露易显示其减持价格为零。某中资券商分析师汪成向记者表示,“当天全天成交额才8200万股,披露易显示成交价格为零,应该可以断定是场外交易,毕竟减持量很大,场内交易将会对股价造成进一步的沽压。也会影响其他机构的减持,场外交易可能价格会打八到九折,视标的情况看。”
若以8月6日收盘价84.9港元按照八折计算,上述机构套现约66亿港元。而这家机构先后在C轮和E轮进入,投资成本仅为5港元/股,即使在面对快手股价大幅回调的情况下,整体收益率依然高达1598%。
谁也不会想到,当初百万人认购,被视为资本宠儿的快手,竟然是2021年港股互联网公司跌幅最惨的。截至8月19日,快手股价报65.75港元,当日跌幅7.07%,较年内最高点已跌去84%,市值蒸发逾1.4万亿港元。而前期抄底的投资人总是抄在了半山腰。
不止是散户投资者折戟快手,当初为拿到快手份额抢破头的基石投资者同样悉数被套牢,浮亏超四成。如上所述,8月5日为快手解禁日,10大基石投资者,加上腾讯等机构股东和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快手解禁的股份高达37.94亿股,占总股本的92.31%,解禁市值超过3000亿港元,这也是快手股价连创新低的主要诱因。
而在股价陷入跌跌不休窘境时,8月6日,快手日报在官方微信推送了一条消息,用歌单的方式回应近期股价震荡:《朋友》《冷静》《面对》《非理性》《震荡》《潮起潮落,是什么都不为》《明天会更好》,并以987个“长”字提及长期主义,试图以此提振投资人信心。
但影响股价的因素是多重的。颜招骏表示,前期上涨过猛导致估值泡沫太大,已经严重脱离基本面,当市况逆转,就会造成投资者争相出货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包含基石投资者在内的大户机构沽售解禁股等部署,大户股东如果通过在二级市场沽货将对股价造成更大的压力。
CCASS数据显示,已有投资机构在新股解禁前后大量搬货到国际券商,沽货部署非常明显。其中渣打银行的持股量在8月5日之前仅在3500万股上下浮动,但是8月5日,持股量激增至6亿股;截至8月13日,渣打银行持股量达到6.75亿股,该等货值高达540亿港元。
美林证券在7月30日之前持股量在3500万股左右,但是8月1日持股量上升至2.56亿股,8月9日持股量已经达到3.6亿股。8月10日~8月13日,显示有机构通过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方式陆续减持达到4554万股,减持价格在每股82港元~89港元,套现合计达到34亿港元。
张秦向记者表示,快手如今的局面更像是科技股暴涨行情下最后的疯狂。当前市场风格转换,由看重故事及概念的投资风格转化为看重盈利及现金流。今年来,无论美股还是港股,缺乏盈利的新经济股份波动都非常大。
2021年初为缩小与抖音用户的差距,快手不惜向春晚豪掷21亿元作为营销费用力推快手APP及快手极速版,导致一季度营销费用激增并创历史新高。5月24日,快手发布2021年一季报,财报显示,快手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0年同期81亿元人民币增加43.9%至2021年一季度117亿元。
春节期间快手日平均活跃用户达到5亿的新高,进一步拉近了其与抖音的差距(抖音整体DAU超6亿),然而,花大价钱获取的用户在后期却严重流失。百亿营销投入却只换来日均活跃用户2400万的增长,相当于平均每个新增日活用户的成本为488元,而此前快手在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的人均获客成本分别为168元、172元。
此外,2021年一季度快手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49.18亿元,同比扩大13%。对比2020年度净亏损为79.49亿元,今年一季度亏损就占到去年全年的62%。一季度营收170亿元,同比增长36%,但是环比2020年四季度的180亿元下降5.6%。从营业构成来看,一季度快手线%的增速放缓。直播收入72.5亿元,同比下降19.4%,近两年快手直播业务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