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月保费出炉:成绩单差强人意
前七月,中国人寿(28.770, 0.36, 1.27%)保费收入4689亿元,同比增长3.03%;
中国人保(5.140, 0.03, 0.59%)保费收入3754.31亿元,同比增长约1.21%。其中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人保健康保费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800.6亿元、682.03亿元及27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6%及15.2%;
中国太平保费收入1216.44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养老保费收入分别为1007.75亿元、167.16亿元、4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1%、1.53%、20.06%。
新华保险(40.380, 0.33, 0.82%)保费收入1099.36亿元,同比增长2.5%;
中国平安(54.930, 0.62, 1.14%)和中国太保(27.290, 0.20, 0.74%)前七月保费数据尚未出炉。从寿险看,前七月几家寿险企业保费成绩单差强人意,国寿和新华保费增速低于上半年,人保寿增速降幅则有所收窄。
尤其对于船大掉头难的大型寿险公司来说,更是如此。从上半年保费数据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新华保险五家头部险企总保费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仅0.77%,远低于5.2%的全行业原保费收入增速。
分析师认为,过去粗放式发展的保险业推动力仍在产品创新及政策指引,人力渠道的本质问题一直存在,只是过去并未暴露。
随着产品创新进入瓶颈期,投连险和万能险发展动力不足,百万医疗件均单价较低,寿险每年固定增长限制其规模空间及利润不足,养老年金险因税优政策优惠力度不足吸引力较低,重疾险因旧产品需求提前释放导致新产品销量不及预期,保险业急需新高业务价值率产品拔高短期业绩,但却并未有新的销量突出的、能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因此人力渠道的粗放式发展问题逐渐凸显,保险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平安的转型策略为三步走、人工智能。具体措施是结合“产品+”体系,驱动实现“稳定队伍-健康队伍-三高队伍”三步走转型路径;以质量为导向,建立稳定、健康、优质的百万代理人队伍,逐步提升三高代理人占比;通过一体化智慧活动管理平台,实现有效活动率及人均长险件数的提升;通过人工智能AskBob,打造百万量级培训素材库,促进代理人全面能力的提升。
中国人寿的转型策略是鼎新工程、科技国寿。具体措施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体多元”销售发展布局,多元业务板块经营模式转型稳步推进;与“数字时代”同步,承接深厚的线下基础,构建线上数字化平台,建立混合云,运营服务加快线上化、智能化、集约化、生态化转型,有效满足客户高品质服务需求。
中国太保的转型策略是转型2.0、长青计划、长航行动。具体措施是以客户体验最佳、业务质量最优、风控能力最强为转型目标;建立人才长期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推动渠道多元化发展,加快数字化能力和大康养生态建设,坚守合规风险底线。
新华保险的转型策略是一体两翼、科技赋能。具体措施是持续推进“1+2+1战略,聚焦寿险主业,打造”产品+服务“协同模式,强化队伍建设;持续升级和丰富产品供给,优化和创新产业(57.300, 0.41, 0.72%)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