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回顾:中国央行突然宣布全面降准
本周,中国央行突然宣布将全面降准,此次普降的时间和幅度均大超市场预期。
中国国常会周三指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就在国常会提出降准两日后,周五(7月9日)中国央行迅速行动,宣布全面降准,将释出万亿资金。
9日晚间,央行宣布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央行称,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央行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2020年应对疫情时人民银行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5月以后力度就逐渐转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央行解释。
尽管7日国常会释放“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信号,市场对降准已有预期,但是此次央行普降的时间和幅度均大超市场预期。
2018年12月以来,国常会第六次提出降准或定向降准建议,在前五次相关建议后的八个工作日内,有四次实施了降准或定向降准(2020年6月17日提出后并无动作),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在1,000-5,500亿元,全面降准释放流动性在8,000亿元左右。
时隔一年之后,本周三的国常会再提降准显然让市场感到意外,作为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助困实体经济的一系列举措之一,中国此次采取的是全面降准而非此前业界猜测的定向降准。
在分析师看来,本次降准将对稳增长和促进内需恢复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对冲大宗商品涨价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企业生产及出口受到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