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房企580亿美元债待偿,“内保外贷”重启下海外融资规模有
但公司正在高度关注该政策。
不难看出,房企融资渠道正在逐步拓宽,从最初的信贷支持、债券融资支持,再到股权融资支持,逐渐深入且范围越来越广。此外,从满足房企境内多样融资需求,再延伸到盘活境外融资通道,房企海外融资正在解封。
正如某房企人士告诉《证券日报》
“内保外贷”是指境内银行为境内企业在境外注册的附属企业或参股投资企业提供担保,由境外银行给境外投资企业发放相应贷款。
哪些房企将满足“内保外贷”条件,率先受益?多位行业人士认为,未出险且信用情况良好的房企将有机会,低信用和出险房企被审核通过的概率不高。
“优质房企更容易通过‘内保外贷’渠道获得融资。比如那些具有现金流稳定、负债压力小、经营韧性强等特征的房企。”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向《证券日报》
“从抵押品情况来看,会有一定的规模,但很难广泛落地。”汇生国际投资总裁黄立冲向《证券日报》
不过,从银行方面来看,目前房企境外债违约现象时有发生,而违约给银行带来的风险敞口同样不可小觑。“内保外贷”能够让符合条件的房企“借新还旧”,降低偿债压力,在帮助房企修复流动性的同时,也可以减少银行风险损失,从而以实际行动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大局。
“当下约40家房企出现债务违约,还有100多家未出险。”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表示,“内保外贷”政策能够防止债务违约风险继续扩大。但目前来看,只有个别企业在“内保外贷”支持下实现融资,已出险企业则很难受益。
对于已经出险的房企而言,大概率也不会通过“内保外贷”实施贷款。某位房企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
事实上,海外市场作为房企融资的重要渠道,融资额占比一度超过了30%,但自去年以来,多家房企出现境外债展期、违约事项,境外信用债融资逐渐趋于冻结。
黄立冲告诉
早在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就曾表示,要通过内保外贷业务跨境增信支持房企海外融资,“商业银行境外分支行要加大对优质房企内保外贷业务的支持力度,加快项目落地。”
在该会议召开不久后,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为龙湖集团开立人民币融资性保函,中银香港以人民币保函为担保,为龙湖集团境外企业提供贷款融资,该笔贷款已于12月9日提款,用于满足龙湖集团流动性需求。
对此,肖云祥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信用评级,中资房企在海外融资渠道受阻,而通过内保外贷的方式支持房企融资,是为中资房企做信用背书,以避免‘误伤’优质房企,有利于未出险企业通过海外市场获得融资。”
在业内看来,中资房企“内保外贷”纾困作用虽有限,但破开海外融资大门,有助于部分房企熬过明年一季度的偿债高峰期。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房企待偿海外债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偿债压力较大。此外,从债务到期情况来看,据浙商证券统计,2023年境内地产债到期偿还量为3583亿元,共计424只,中资美元地产债到期金额为580亿美元,共计210只。其中,明年1月份与4月份为中资美元地产债偿债高峰,单月到期金额分别为98亿美元、78亿美元。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