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减持可转债是什么意思(股东减持可转债对股价影响)
买基金时,基金减持到底属于是利好还是利空?为何?
可转债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在转换期内转换为股票,另一种是公司收回可转债。大股东持有可转换债券最终选择了上述两种情况之一。假设大股东减可转换债券数量大,少量减持没有讨论价值,如减持1万元可转换债券,没有必要注意,所以只谈大量减持。如果选择转换为股票,一方面会增加持股比例,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大股东自身的资本周转。大股东可能对公司的前景没有特别的信心,会选择卖出可转换债券来做其他事情,或者可能真的需要转让资金来卖出可转换债券。如果大股东选择持有到期和其他公司赎回可转换债券。这对大股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为可转换债券的利息相当于活期存款的利息。
一开始,大股东认购可转换债券也是一种促销手段。可转换债券发行后,他们自然需要找到卖出的机会。大股东减持可转换债券的动机必须是套利行为,其背后的逻辑分析当然乐观,导致其他债权持有人信任危机,形成短期负面,导致可转换债券价格下跌。
从长远来看,大股东的减持已经从债权 债务的双重身份转变为只有债务人的单一身份。如果可转换债券稀释后期股权,不利于上市公司修复股价,不利于可转换债券;除非市场概念极大地有利于股票的上涨,否则负面大于利润,这种可转换债券只能被视为纯债券,有一定的回报要求投资者避免。(1)如果纯粹是普通的投资行为,那就是中性的。因为大股东减少可转换债券可能只是觉得公司的可转换债券价格可能会下跌,减少是为了及时锁定收入,这是一种纯粹的投资行为,这种交易行为每天发生在市场上,相对中性;当然,也有可能有更好的投资项目需要资金和减少现金。
当然,由于大股东比普通投资者更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大股东的减持也可能是由于公司经营不善,知道公司经营存在潜在风险,通过减持规避风险。如果是这样,大股东的减持是负面的,我们应该注意大股东的行为值得注意,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关于公司的信息。
减持可转换债券是利好还是利空?
由于比较复杂,既可以看作是利好也可以看作是利空。
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可交换债券可以为发行人获取低成本融资的机会。由于债券持有人有股票的看涨期权,因此发行利率通常低于其他信用评级相当的固定收益品种。一般来说,可交换债券的转股价均高于当前市场价,因此可交换债券实际上为发行人提供了溢价减持分公司股票的机会。
与可转债相比,可交换债券融资方式还具备风险分散的优点,这使得可交换债券在发行时更容易受投资者喜欢。由于债券发行人和转股标的的发行人不同,债券价值和股票价值之间也并无直接联系。
2.可交换债券的发行,可能会导致转股标的股票发行人的股东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
(1)可转换债券首先是一种公司债券,持有人能够以此获得相应的债权,即持有人可以不进行转换,而是持有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所有可转换债券具有债券的特性。
(2)如果持有人选择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它就成为公司的股东,享受股东的权益,其收益受公司业绩的影响。
(3)正是由于可转换债券的可转换性,所有它兼有股票和债券的特性。
拓展资料:可转债就是可以转换成公司的股票的债券,因为是债券,所以具有保底的特性,又因为能够转股所以收益也属于上不封顶的。
可转债就是可以转换成公司的债券,可以从公司的债主变成公司的股东。
可转债优点:筹资成本较低,便于筹集资金,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和减少对每股收益的稀释,以及减少筹资中的利益冲突。
缺点:存在股价上扬的风险、财务风险和丧失低息优势的风险。
大股东减持可转债是利好还是利空
利好,根据可转债规则,若股票上涨超30%时,可转债必须强制转为股票,这对大股东是不利的。因为一旦转为股票,若想兑现就必须提前发减持公告,这样会严重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所以,当大股东预计到股票涨幅会大于30%时,就会提前减持可转债。拓展资料:
可转债交易新规交易转让制度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证券交易场所根据可转债的风险和特点制定交易规则,防范和抑制过度投机。
进行程序化交易的,要符合证监会规定并向证券交易场所报告;要求证券交易场所制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证券公司对客户的投资者适当性进行核查评估,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可转债交易。
防范强赎风险,加强对发行人行使强赎权行为的监管和规范,加强风险监测,要求交易所建立跨品种监测机制,并制定针对性的异常波动指标,及时采取有关处置措施。
由于可转换债券可转换成股票,它可弥补利率低的不足。如果股票的市价在转券的可转换期内超过其转换价格,债券的持有者可将债券转换成股票而获得较大的收益。
影响可转换债券收益的除了转券的利率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可转换债券的换股条件,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换股价格,即转换成一股股票所需的可转换债券的面值。
如宝安转券,每张转券的面值为1元,每25张转券才能转换成一股股票,转券的换股价格为25元,而宝安股票的每股净资产最高也未超过4元,所以宝安转券的转股条件是相当高的。
当要转换的股票市价达到或超过转券的换股价格后,可转换债券的价格就将与股票的价格联动,当股票的价格高于转券的换股价格后,由于转券的价格和股票的价格联动,在股票上涨时,购买转券与投资股票的收益率是一致的,但在股票价格下跌时,由于转券具有一般债券的保底性质,所以转券的风险性比股票又要小得多。
由于其可转换性,当它所对标的股票价格上涨时,债券价格也会上涨,并且没有涨跌幅限制。此外,债券价格和股价之间还存在套利可能性。所以在牛市对标股价上扬时,债券的收益会更稳健。
大股东减持可转债是属于借壳吗
不是,1.利好.根据可转债规则,若股票上涨超30%时,可转债必须强制转为股票,这对大股东是不利的。因为一旦转为股票,若想兑现就必须提前发减持公告,这样会严重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所以,当大股东预计到股票涨幅会大于30%时,就会提前减持可转债。
2.中性.可转债持有人的权利是有时间限制的。若到了规定的时间债卷持人没有转股也没有减持,那么他所持有的可转债将会被强制赎回,利率只有1.05′债券转为股票,那么流通的股票数量增加,这会稀释每股的收益,所以是利空。
控股股东减持可转债意味着什么
意味不看好或者高位套现
减持可转债对股价的影响一般都是偏负面的。但是也有投资者认为不是利空。因为股东配售可转债的资金可能是借来的,而为了归还资金,减持可转债也说得过去。
1.可转债的获利逻辑,一种是转债跟随正股上涨,另一种是转债下修转股价被动上涨。而提出下修转股价方案进行投票的时候,持有转债的股东是要回避的,为了方案获得通过,大股东有时候需要卖掉转债以获得投票权,确保通过票数占多数。
2.转债上市公司融资的手段,融资所得资金可以作为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发行的数量有限。可转债具有债券和股票的双重性质。
3.可转债未到期,持有人看好公司未来的潜力,就可以继续持有转债。可转债到期后,投资者可以转化成相应的股票,如果不转化成股票,要么卖掉可转债要么被强制赎回,强制赎回价格会在合同中写明。
4.散户投资者卖掉手里的可转债对股票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可转债数量有限,不足以使正股股价上涨或下跌。只是卖掉可转债之后,可转债的价格会下跌。
5.但是正股股价可能会影响可转债的价格,因为正股股价上涨,但是很多投资者不敢追高或还没买入就涨了,所以就会转向投资可转债,因此就会推动可转债价格上涨。
6.股东减持可转债,有助于使股价更加真实地反映股票市场的形势,有助于抑制二级市场上的非理性炒作,让真正准备理性持有可转债的投资者有机会以合理的价格买入。
7.股东持有可转债不同于其持有原始股,不存在持有成本远低于普通投资者的情形。若由此导致投资者对可转债接受程度下降,将不利于更好地利用这一融资工具。
8.可转债发行遇冷,与多重因素有关。其中有两点较为突出,一是近期可转债在二级市场上走势低迷,多只上市不久的可转债跌破了发行面值;二是大股东大量减持可转债,在短期内巨额套利。大股东减持可转债过急过猛,使得可转债行情“雪上加霜”,进而拖累了一级市场上的新债发行。
9.股东减持可转债是影响股价的因素之一,但要真正让投资市场和投资行为回归理性,投资者本身也要学习必要的相关知识,以免造成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