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崛起背后 这座城市正奔向“亚洲锂都”
截至2021年10月,宜春共有新能源产业链企业118家,在建项目24个,拥有主板上市及上市企业控股子公司15家,涵盖锂资源采、选、冶,关键材料与零配件、锂离子、绿色高效电池、新能源汽车、回收等各个环节,形成较为完整的闭环产业链条。
了宁德的锂电产业已经成为该市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据了解,2011年宁德时代落户以来,宁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2017年到2020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总装机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跟宁德市相似,江苏省常州市则是被媒体称为隐形“锂电之都”。官方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常州市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超700亿元,已建在建产能超260GWh,总量全球领先。动力电池产量超57GWh,国内装机量占比三分之一、列全国第一。
有观点认为,常州的优势在于工业装备和汽车零部件领域基础雄厚,为动力电池的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不难发现,当前各地“锂都”竞争的背后也形成了两种模式。一种是以丰富的锂资源储备为核心,围绕锂资源打造上下游产业并通过规模效应形成竞争力,如江西省宜春市和四川省遂宁市、宜宾市。
另一种是以宁德市和常州市为代表的非锂资源城市,依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发展锂电产业,打造锂电之都。
不过,对于依赖锂电资源的这些城市来说,大多地处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也比较明显。
显然,新能源汽车引爆了新一轮城市竞争,而锂电也给一些汽车产业基础实力相对薄弱的城市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
正如宜春在“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的那样,围绕锂资源瞄准万亿级电池市场加快产业延伸,推动锂电产业向光伏等新能源领域拓展,从原料深加工向下游新能源汽车等应用转变,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