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要来了:原因、影响及展望
去年四季度GDP增速4%,处于潜在增长率以下,今年GDP增速目标5.5%,需要积极作为才能完成。3月国内疫情多地扩散,工业生产和服务业活动受到显著影响。3月制造业PMI为49.5%,较上月下滑0.7个百分点,生产、订单、就业及进出口均降至收缩区间。
本次降准如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落地,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估算,大约能释放1-1.2万亿的超额准备金,叠加再贷款、结构性货币政策、鼓励大型银行降低拨备率,将为后续实体经济复苏提供充足弹药。
,监管要求不低于150%,但不少业绩优异的银行出于风险防范、调节当期利润等目的超额计提拨备率,根据26家披露2021年年报的银行来看,17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超过200%,相当于银行的“隐形的利润”。
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本次降准直接降低利率,将提升股市估值。随着风险偏好修复和无风险利率下降,关注未来结构性牛市的五大机会。参考3月17日《从今天起开始乐观》,4月6日《新一轮结构性牛市猜想》 。
降准有助于金融机构满足合理住房需求,缓释房地产流动性风险,有助于房地产软着陆。近期监管放松房企融资渠道,支持房企发债、并购贷。已经有70多个城市加入到房地产调控松绑的行列。
人民币(6.3711, 0.0033, 0.05%)汇率有贬值预期,但压力不大。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导致货币政策相左,美联储加息,中国此时选择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一定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但影响总体有限并有相关措施。
从财政政策看,今年已出台增加基建投资、减税降费、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等,但要注意减税退税以企业有税基为前提,当前很多中小企业没有现金流入,可能存在“无税可抵”的现象。
增加基建投资、支持企业投资、提振市场信心等具有宽信用的乘数效应,今年下达的专项债额度将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预计二三季度迎来专项债发行高峰,
中美经济周期错位,3月美联储已经加息25个基点,未来有可能加快加息缩表进程,中美利差出现倒挂,对人民币汇率贬值和资本外流有一定压力。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资产具备长期价值,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相比于宽货币,更关键的是让货币流向实体经济需要的地方,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能只靠政府专项债发力,要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软着陆、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等,实现宽信用的乘数效应。
新市民、科创、养老等领域发力可期。国常会重点提及“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60%、100%的再贷款支持”。定向再贷款等结构性支持工具有望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