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制约因素-金融因素
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对货币国际化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广度”是指多种金融工具;而“深度”指发达的二级市场。多种金融工具可以满足投融资和套期保值的需要,发达的二级市场可以保证流动性,并降低交易成本。当一国经济总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影响该国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是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对中国而言尤为如此。一种货币得以在国际范围内大规模使用,除了方便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节约成本。该成本一方面表现在较低的货币兑换结算成本,这与一国的金融系统发展水平和金融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则与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有关,不稳定的汇率会影响人们对货币未来价值的判断,增加风险对冲成本和汇率贬值损失。
下文将从资金流动视角,探讨金融因素对两岸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
第一,币值稳定和兑换安排是影响企业币种选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而言,汇率越稳定,对货币国际化越有利,且汇率升值预期对货币国际化有推动作用。就昆台两岸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实情况来看,相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人民币和新台币之间不能直接兑换,对两岸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更大。人民币和新台币之间的兑换需要第三方货币(主要是美元)作为中介,汇兑成本较高,影响企业利润。调研显示,个别大型企业因人民币汇率波动和新台币不能直接兑换产生的成本多达几百万元。
第二,在岸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有限,不能提供实惠便利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对冲手段。目前,在岸人民币远期市场需贯彻“实需原则”,只有和实际需求有关的货款才能通过远期锁汇方式对冲汇率风险,且手续繁琐,费率较高。因此,企业采取自然对冲的手段来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2021年6月,中国银行昆山市分行成功落地人民币兑新台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汇率保值业务,昆山市金改区再次实现贸易项下人民币兑新台币NDF保值业务突破。但该NDF汇率保值业务亦是通过美元中转完成,流程较为复杂。汇率波动风险、汇兑成本和风险对冲成本高三者叠加,影响了企业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
第三,资金出境便利化程度较低。一方面,企业对外贸易资金出境便利化程度较低。资金跨境需坚持“实需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商务部等部门对资金跨境的管制较为严格。在人民币跨境便利化试点之后,包括昆山市金改区在内的诸多改革试验区、自贸区,开始实行优质可信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制定优质企业名单。优质企业便利化业务由事前审核机制改为事后抽查机制,人民币跨境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但是该试点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入围条件十分严苛,入围企业数量较少,昆山市5000多个台资项目中,仅有40多家企业入围;其次,由于事后抽查没有容错机制,银行对优质企业客户的门槛设定会比较高,优中选优,相关业务的开展也较为谨慎,导致优质企业名单扩容困难。另一方面,个人项下资金出境便利化程度低。涉及个人的业务主要是薪金汇出问题,据调研企业和相关银行反映,企业员工薪资每次汇回中国台湾地区,都需要向银行出具大量同质化纸质版证明材料,其中一个是税务局开具的薪资完税证明,该证明必须本人亲自前往税务局办理,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亦不例外,增加了个人薪金汇出成本。
第四,离岸市场深度和广度不足,不能给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和个人手中离岸人民币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收益。首先,受政策限制,个人在中国台湾地区通过银行领取人民币的年度限额为10万元,且诸多政策导致离岸市场人民币存量不足。其次,中国台湾地区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440.89 亿元,存量较少,深度不足,导致人民币流动性较低、存贷款收益率波动较大,影响企业和个人持有积极性。调研显示,一方面,近期中国台湾地区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高于5.5%,不利于中国台湾地区进口企业获得人民币贷款;另一方面,对于收汇企业而言,中国台湾地区人民币存款产品单一且利率较低,比如目前中国台湾地区人民币3月期定存利率0.3%,6个月期为0.6%,1年期为1.3%,不利于企业持有人民币。再次,中国台湾地区离岸市场广度不足,受离岸人民币存量和政策影响,中国台湾地区的人民币投资渠道主要是存款,债券、股票等投资产品较少,且人民币衍生产品不足,不能对冲汇率波动风险,这导致中国台湾地区企业持有人民币不仅不能获得高收益,还可能面临汇率风险。
第五,在资本项下,中国台湾地区人民币回流中国大陆仍受管制,人民币回流渠道不畅。在调研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台籍员工将人民币汇回中国大陆存在困难。台籍员工汇入中国大陆限额为每人8万元/日,且政策规定只能用于经常项下,不能用作买房和其他投资,包括个人理财。台籍员工急用资金时,只能首先在中国台湾地区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入境,之后将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这显著增加了汇兑成本。企业和员工是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基石,只有保障他们的利益,人民币跨境结算才能发展起来。
第六,在岸金融市场开放度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首先,资本账户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从调研情况来看,资本账户管制较多确实对两岸贸易人民币结算产生重要影响。虽然在岸金融市场开放不断加速,但依旧有所不足,中国台湾地区人民币资金对中国大陆证券投资渠道有限,手续繁琐。其次,由于中国大陆人民币贷款利率较高,且外企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手续繁琐,中国大陆台资企业,尤其是大型台资企业一般使用集团内融资,在中国大陆人民币融资较少。再次,中国大陆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不足。一方面,台资企业在中国大陆商业银行办理业务的手续复杂、成本较高。举例而言,台资企业在中国大陆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每次都需提供纸质版证明材料;而在外资商业银行办理业务则仅需第一次办理时提供纸质证明材料,之后实行电子化处理,节省时间和成本。中国台湾地区居民在中国大陆商业银行办理个人理财业务,则不仅需要提供复杂的证明材料,还需要本人亲自前往指定银行办理,时间成本较高;相反,外资银行则可以线上远程办理。另一方面,中资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高于外资银行。调研显示,同一期限的人民币贷款,境内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较境内外资商业银行利率高0.75-1个百分点,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第七,两岸金融合作有限。受两岸政治因素影响,两岸金融合作程度不足。目前,两岸在金融法规、统计、会计标准方面仍不协调,互不认可,限制业务和监管合作。另外,两岸金融信息咨询交流渠道有限。金融合作渠道不足、金融有关法规、统计相关标准的互不认可,对两岸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形成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