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资金持续大幅流入 外资持仓人民币债券创纪录
“外资拥抱中国资产”已成众多机构共识。继2021年净买入额创下历史新高后,2022年伊始,北上资金依然加速买入A股。与此同时,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额也创下历史新高。中国资产靠什么吸引外资,未来外资还会继续加仓吗?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逐步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加仓中国股票和债券。数据统计,2021年北上资金净买入A股4312亿元且年尾资金流入加速,11月至12月净买入额合计超千亿。截至2021年末,北上资金持仓A股市值超过2.7万亿。如果加上去年三季度末QFII持仓市值,外资持有A股市值已经突破3万亿元。
北上资金被看作市场风向标之一,曾先后大手笔买入大蓝筹、大消费、核心资产、赛道股。北上资金在A股市场也经历了摸索期、加速买入期,到现阶段的盈利期。上证指数自2017年至2021年涨幅不到20%,而北上资金浮盈超70%,超额回报着实令人羡慕。
从市场表现来看,2017年至2021年(以年末数据统计),按照持仓占流通股比例来看,北上资金持股占比前五的行业,市场表现明显好于其余行业,2019年、2020年持股前五行业的涨幅是其他行业的两倍多。
北向通与北上资金有着相似之处,即境外投资者通过香港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与内地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制。债券通(北向通和南向通)的推出促进资金流动、提升货币职能和改善信用环境。
2017年7月债券通开通以来,境外投资者多渠道投资中国的国债、银行债、企业债等,其中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银行债最受欢迎。截至2021年12月末,境外投资者托管中国债券总额超4万亿元,其中在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有债券额达3.68万亿元。相较2020年末,2021年全年境外机构增持银行间市场债券近7500亿元,增持规模同比下降,但依然超出市场预期。算上QFII、陆股通、北向通,外资持仓中国资产额超过7万亿元。
境外投资者托管中国债券份额(境外投资托管总额/中国债券托管总额)稳步提升。2017年9月不到1.5%,2021年5月之后,境外投资者托管中国债券份额维持3%左右。其中,境外投资者托管中国国债2.45万亿元,托管额占中国国债份额11.2%,占比创新高。
海外疫情反复,中国经济率先修复,良好的经济形势对汇率形成有效支撑,人民币汇率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自2020年6月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最新汇率稳定在6.4左右,创2018年5月以来新高。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全球资金积极买入中国资产。
中美利差持续维持高位是外资买入中国债券的动因之一。数据统计,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截至1月25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75%,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2.69%,利率差接近1个百分点。
购买债券相比购买股票,风险低且未来上涨预期较高。自北向通开通以来,中美利率差长期存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中美利差持续维持高位。2020年9月,中美利率差最高达到2.47个百分点,当月境外投资者增持中国债券1375亿元。虽然当前中美利率差有下降趋势,但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外资对于中国债券依然保持“买买买”的节奏。
当下,美联储加息已成为确定性事件,甚至比预期来得更早。根据公开数据,美国最新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逐步上升,创下近两年来新高,货币收紧政策引发海外股市走低。与此同时,中国进行了反向操作,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近20个月最低。在此背景下,中国资产是否还具备吸引力?
历史数据显示,上述操作并不会削弱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投资热情。北向通开通之后,也出现过中国降息的同时,美国加息。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0.4个百分点,美国10年期国债上升0.45个百分点,北向通增持债券近4000亿元。2021年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2020年末下降0.37个百分点,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0.59个百分点,北向通依然大幅增持。
海外经济形势不确定的背景之下,人民币资产成为全球投资者分散风险的重要选项,从而受到境外市场参与者追捧。外资加仓中国资产的同时,美债受追捧的程度大幅下降。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国际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占比低于30%,2020年这一比值低至29.05%,为近20年最低。
《亚洲债券监测报告》(ASIA BOND MONITOR)显示,截至2019年末,外资持有菲律宾政府债券比例高达38.57%,外资持有马来西亚政府债券比例达到25.3%,持有日本、韩国政府债券比例在15%左右。相比之下,外资持有中国政府债券的比例不到6%,因此外资对中国债券配置比例的提升空间较大。
中国债券被加仓,从侧面印证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目前,中国政府债券和国家策略性银行债券,已被列入彭博巴克莱指数,摩根大通紧随其后,中国政府债券逐步列入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这些反映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和投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信心。
展望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在低估值(股票)和低配置(债券),以及经济率先修复的多重吸引力之下,相关机构认为中国股票、债券今年仍将是国际投资者资产配置重要标的。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常征认为,从收益和风险的“性价比”来看,对比其他发达经济体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更具吸引力。
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系统化和制度化开放、信用和外汇风险管理对冲工具的开发、基础建设的整合完善、交易规则的国际化接轨以及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规范,将迎来海外资金投资结构多元化发展和投资规模持续性稳步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