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景大”能否破解上市困局?
近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迅速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总收益,已由2015年的925亿元增至2019年的135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截至2020年7月9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共有785家,其中广东省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有54家,是所有省市中该等机构最多的省份。
中国景大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景大教育)创办的我们大学(即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即为中国规模第二大、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民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就2020/2021学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而言,该学校分别占全国及广东省市场份额的约9%和57.3%。我们大学主要开设本科项目、3+2专插本项目及专科项目。目前,该校拥有广东省两个校区,即广州校区和滨海校区。
1月26日,当时名为“中国科大教育集团有限公司”的景大教育提交了赴港上市申请书。次日,其便受到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的谴责,中国科大官方也发布声明称,“中国科大”字样是其注册商标,拟追究相关公司法律责任。在此压力下,景大教育变更了公司名称,并于8月再次提请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科大于1958年9月成立于北京,1970年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重点共建,是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院校。
景大教育则是一家“夫妻民营企业”,招股书披露的股权结构显示,该公司控股股东冯兵昌和卢彩凤夫妇分别通过New Visual、New Container持有公司各50%的股份,合计持股100%。
声明称,“‘中国科大’既是本校的校名简称,也是本校的注册商标,本校依法享有‘中国科大’的名称权和商标专用权。‘中国科大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与本校均不存在任何事实和法律上的联系,本校亦从未授权‘中国科大教育集团有限公司’使用‘中国科大’字样作为其企业字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并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要求相关单位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依法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维权,并追究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
对于上述事件带来的潜在风险,景大教育在招股书中称,董事会认为公司之前的中文名称及更名的行为,对公司声誉、业务营运及财务表现并无任何重大不利影响。不过,该公司并不能确保日后不会受到第三方知识产权相关索偿或纠纷。
无独有偶,据招股书介绍,该公司于2020年10月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成立Jingda US,负责营办及管理将成立的加利福尼亚科大学院。而当前加利福尼亚州已经有一所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即加州大学),这次景大教育拟在加利福尼亚州成立的学校与加州大学名称又一次出现了高度相似的情况。
在此次提交的招股书中,景大教育披露,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该公司已就成立加利福尼亚科大学院花费约4.68万美元。公司也坦言,因缺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经营学位授予高等教育机构的过往经验,且不熟悉美国的法律法规,导致公司面临延迟或无法开展海外扩张计划的风险。并且由于缺少市场知名度,学校在吸引学生入学方面可能存在困难。若公司无法有效执行海外扩张计划,其声誉及前景或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据招股书披露,2018至2020财年(指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下称报告期),景大教育营业收入分别为1.73亿元、2.07亿元和3.48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2%。同期公司毛利分别为0.54亿元、0.72亿元和1.8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32亿元、0.31亿元及1.42亿元,亦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作为民办本科职教,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学费高于民办高等教育平均水平,较公立本科学校更是高出不少。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民办高等教育平均学费为1.42万元,而公办高等教育平均学费仅为7108元。招股书显示,景大教育本科项目2019/2020学年的平均学费为2.68万元,专科项目的平均学费为1.63万元,均远高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平均学费。较高的学费收入给景大教育带来了很高的毛利率水平,报告期内该公司毛利率由31.2%增加54.3%,两年间通过扩招及提高学费使该指标增长了超20个百分点。
但是,仔细研究景大教育的收入构成可以发现,该公司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其拥有并经营的单一学校的学费收入,报告期内学费收入分别为1.59亿元、1.84亿元和3.22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达92.3%、88.9%和92.5%,可以说是景大教育的收入支柱。
而在学费收入中又以专科项目为主,2020财年,其本科项目收入仅有0.48亿元,占总收入的13.8%,专科项目收入2.74亿元,占比将近80%。该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生中也以专科在校生为主,占比近3/4。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景大教育所经营的民办高等院校或将遇到发展瓶颈。一方面,该学校的两个校区利用率已超过80%甚至是90%,因学费不可能持续非合理上涨,扩大规模便成了收入增加的主要途径,而该学校目前的负荷或导致其无法继续扩张业务,从而影响收入的持续增长。
同时,学校的口碑及学生就业率也会影响该校的招生能力。从招股书披露的历年毕业生就业率来看,2020年已由2017年的90.9%下降至85.1%。而该学校历年退回的学费和寄宿费却出现了逐渐上升的趋势。
另一方面,教育行业迎来了严监管的时代。因我们大学受到政府部门要求根据2016年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2021年《民促法实施细则》划分营利性和非营利的教育性质,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财务收入波动的风险。
而在7月23日中央在下发“双减”政策后,教育行业市场迎来大动荡,港股教育板块全线暴跌,其中,新东方(EDU)的股价从18.53美元/股下滑到了2.17美元/股;好未来(TAL)的股价从71.56美元/股跌到了6.07美元/股;高途(GOTU)也从51.44美元/股降至3.19美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