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炒作ST股的投机客注意了!

2021-09-04 00:55:20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沪市41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被“*ST”),在2021年年报披露后,可能面临被直接退市摘牌的风险。而从刚刚发布的半年报“成绩单”来看,沪市*ST公司经营情况并不乐观,有多达24家上市公司面临财务类退市潜在风险。这些多是长期没有主营业务的壳公司,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或很难找到优质资产实现救赎。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发行注册节奏常态化、可预期,优质资产IPO上市一路坦途,买壳卖壳的生意恐怕难以为继。随着退市常态化机制的推进,*ST公司的退市风险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具体来看,15家公司收入上半年不足5000万且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为负,按照这个金额估计,全年很可能收入不足1亿元且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为负;11家公司净资产为负;其中,*ST天成(5.100, 0.00, 0.00%)、*ST中新(3.750, 0.18, 5.04%)两家公司同时触及上述两个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现行规则中已经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的环节,退市节奏加快,退市效率更高,以上这些公司若触及退市情形,在2021年年报披露后将直接面临退市摘牌。本次半年报数据对这些公司退市风险的揭示已较为充分,投资者对此需谨慎对待。

  这是因为现行规则明确要求,“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值为准,“营业收入”应当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此外,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全面交叉适用,进一步严格了退市执行,制度篱笆已牢牢扎紧。这意味着,以往部分公司通过反复操纵会计指标来调节“报表式”盈利,或者依靠下半年突击构造交易等来试图保壳,已不再可行。

  比如,*ST圣亚(11.900, 0.21, 1.80%)在2020年第四季度大规模对外销售企鹅,销售价格显著高于以前年度售价,且关于企鹅销售的会计处理,明显与以前年度不一致,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ST圣亚信息披露前后不一致,无法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发现诸多疑点,但公司拒不提供相关材料,不主动按要求扣除,最终成为两市第一家被交易所认定触及退市指标的案例。

  例如*ST天成,公司股票自5月下旬开始,股价出现毫无征兆地连续涨停,让人感觉很“无厘头”。公司已经多次发布风险提示,并申请停牌核查,公告显示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不存在酒类资产的资本运作,而且明确说公司目前处于立案调查期间,不能进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在此情形下,公司股价仍大起大落,显然已经沦为投机客炒作的工具。截至8月31日,公司已经申请停牌核查4次。又如*ST中新,自公司发布预重整公告以来股价连续涨停,但结合重整进度及目前公司状况,想在今年内完成重整难度极大。

  如*ST新亿(2.460, 0.12, 5.13%),存在部分董事、监事无法就公司2021年度半年报内容保真等情况,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上涨,其中公司全资子公司亿翔源在成立不足20天内即实现超8000万收入,其合理性受到上交所特别关注,相关收入可能需要予以扣除。又如*ST中新,自公司发布预重整公告以来股价连续涨停,但公司半年报不容乐观,仅实现营业收入12万元,扣非净利润-2.06亿元,净资产-21.45亿元,上交所要求公司充分提示退市风险。投资者跟风炒作这些高风险公司,无异于“火中取栗”。

  资本市场研究专家特别指出,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也是注册制改革深化的重要一环。为贯彻落实中央深改委《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要求,自退市新规发布以来,监管部门严格落实相关决策部署,不断加大退市新规的监管力度,打击恶意规避退市行为,推动建立常态化退出机制。在此大环境下,投资者应当充分认识和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警惕退市风险,拒绝“炒小炒差”。

下一篇:散户抄底有哪些诀窍?
上一篇:一元以下的st股票,st宜生股票为什么退市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