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巴中国将上线对公钱包,外资银行参与对数字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发文,宣布将与中国银行-中电联运营机构合作推广数字人民币钱包的银行间业务场景。
通过本次合作,法巴中国将与中国银行进行系统对接,开展直连业务合作,上线对公钱包等围绕数字人民币的一系列基本功能,满足企业数字人民币支付等业务需求。
法巴中国后续还将与中国银行进一步探索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国内线下支付、供应链金融、公用事业支付等场景的使用,以及在智能合约、跨境支付结算“货币桥”等领域中的创新应用,拓展数字人民币产品功能,拓宽其应用范围。
江苏苏宁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扬向表示,“很高兴参与到数字人民币的相关实践当中,通过本次合作我们将更好地把握银行业数字化机遇——一方面,这是对我行线下网点与电商数字化渠道收款业务的有力补充,将优化我行客户的账户结构;另一方面,本次合作也再一次体现出我行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未来我们将持续通过数字化创新提升客户服务能力,献力于中国经济发展。”
孙扬认为,前述合作模式目前比较少见,具有推广意义,尤其是以数字人民币为纽带促进银行账户和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互联互通,可以提升银行线下网点和电商渠道收单的服务能力和场景覆盖能力,有助于提升支付工具的多样性和通用性,且更好地促进支付工具和数字人民币的融合,夯实了数字人民币在企业端和银行间的应用基础。“企业支付和银行间资金交易量非常大,数字人民币进入这个领域,意义非凡。”
从跨境企业的角度来看,孙扬认为,在法巴中国和中国银行联手协助下,有助于推动跨境企业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结算,有助于通过数字人民币降低跨境企业的成本,更有助于通过数字人民币帮助跨境企业避免汇率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盘和林进一步表示,数字货币在国外是比较多的,也有一些银行参与。但数字主权货币现在并不普遍,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在海外会受到欢迎,是因为由中国政府高信用保障。数字人民币作为货币,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人增加,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的增强。
盘和林预测,这类合作未来一定会对个人开放。“当前合作聚焦在企业和对公层面,是考虑到数字人民币全球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审慎推进数字人民币全球化普及,对公用户金额大,用户数量小,风险可控性强。”
法巴中国表示,后续将与中国银行进一步探索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国内线下支付、供应链金融、公用事业支付等场景的使用,以及在智能合约、跨境支付结算“货币桥”等领域中的创新应用,拓展数字人民币产品功能,拓宽其应用范围。
“货币桥”项目的发展历程。来自《“货币桥”项目:通过央行数字货币连接各经济体》报告
近年,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以及阿联酋中央银行积极开展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2022年8月15日至9月23日,来自前述四个国家或地区的20家商业银行参与了为期六个星期的试行。这是至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跨境央行数字货币试行测试,主要利用“货币桥”项目平台,进行了超过160笔跨境支付和外汇兑换同步交收业务,结算金额折合人民币逾1.5亿元。
在智能合约方面,202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经在政府补贴、零售营销、预付资金管理等领域成功应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8月全国首例数字人民币穿透支付在雄安落地,保障农民工工资不被分包企业截流、挪用。所谓穿透支付,即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将工资款以数字人民币形式,从总包企业的数字钱包流转至分包企业的数字钱包,最终穿透支付至农民工个人的数字钱包。在工资款支付过程中,分包企业仅有查询权限,无法截流、挪用工资款。
孙扬认为,法巴中国与中国银行推广数字人民币钱包业务,在跨境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结算“货币桥”方面有较强的探索空间,因为中国银行在跨境金融方面有很丰富的场景和客户资源,可以将数字人民币和这些场景充分的结合起来,探索提升跨境金融的服务能力,增加面向跨境客户的价值。
盘和林提出,在低于一定额度的全球不记名货币支付上,还可以做一些尝试。“这将有利于数字人民币工具在全球提高普及度,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