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难逆行的征迁人

2022-09-29 10:33:53

  4月5日清明假期,一江两岸征迁企业台州市汝桢制本有限公司,又出现了丁明松的身影。解释政策、倾听诉求,作为椒江一江两岸水城指挥部副指挥兼企业组组长丁明松,5年来,随着这样的场景不时上演,他的头发从乌黑变成了花白,曾经老旧的葭沚也变成了如今的高楼林立的葭沚新屋。

  线岁,曾在葭沚街道工业线年,“一江两岸”征迁工作启动后,丁明松调去负责“一江两岸”近400家企业的征迁工作,从那时起他心中就挂起了无形的倒计时牌。

  “刚开始确实困难,因为征迁政策刚出来,大家都不熟悉,我的团队也是各部门临时抽调过来,基本都没干过征迁,于是我们一群‘菜鸟’抱团边学边干。”丁明松笑着说。

  不懂就学,把政策摸透,把企业底数摸清。丁明松的企业组成立后,带队企业成了他的日常。经营、搬迁、找厂房、做评估……在现场被企业负责人围住,在单位被企业负责人“找上门”是常有的事,但他始终耐着性子讲政策、帮忙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他说:“把工作做细,是赢得信任的前提”。

  2022年3月,谈判两年多的海鸥、浦西和浦东渔业公司终于在一江两岸办、椒渔总公司和企业组合力下成功签约。这也是丁明松这些年来最开心的事。

  “渔民既没法享受农民的福利,也没有城镇居民的待遇。对于日渐衰老的他们,我们一定要给予充分的帮助和关心。”丁明松说。心中多一份理解,肩上就扛起多一点责任。从如何争取补偿最大化到厂房拆除后集体收益的过渡期保障,再到集体经济延续发展等问题,丁明松都认真思考,竭尽所能地帮助争取帮扶政策,消除他们的顾虑。“作为征迁干部,我们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处理好人民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福祉的关系,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丁明松说。

  在丁明松的办公室,有一张企业组的作战图,每签约一家,小红旗就插上一家,既一目了然掌握工作进度,又营造各小组互相追赶、相互比拼的工作氛围。5年过去了,图上已红旗遍布。

  有原则有底线,“拼命组长”为公正“兜底”

  “刚来指挥部时,丁明松还是一位满头黑发的帅小伙子,短短5年的征迁工作,如今他成了一位满头白发的大爷了。”同事李莉萍口中的“白发大爷”正是丁明松。丁明松的“拼”在征迁指挥部是出了名的。

  在椒江,最苦的街道莫过于葭沚,葭沚最难的工作莫过于征迁。5年来,没有好好过一个假期。“征迁对象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就什么时候过去。对于征迁干部来说,早已经没有加班不加班的概念了。”丁明松说来轻松,实则不易,这背后是每天早晨醒来,对日任务、周任务、月任务等各种数据精细梳理,才造就了对每一家企业情况的了如指掌。

  “企业征迁像在走钢丝,要时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既要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又要充分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丁明松说,“企业补偿涉及金额大,厂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建筑物评估都要再三确认,稍微差一点,最后整个数字波动都会差很多,而这些数字都是跟企业利益直接划等号的。只有实打实办事,把一碗水端平,征迁工作才能做好。”

  “我们企业在这里二三十年了,这个库房基础不一样,你们一定要算清楚啊。”一家冷冻企业负责人找上门,强调他们企业用地的特殊性。“已经充分考虑你们企业的实际情况,评估补偿数据我们对照补偿标准核对多遍了,起草协议前还会再核对一遍。”丁明松认真地回答,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主动给企业,交待他们有任何问题,随时都可以咨询。一番话张弛有度,又拿出了最大诚意,安抚了企业焦虑不安的心。

  一家企业1992年将厂房改建别墅后居住使用了近30年,虽然规划许可证上标注有“住宅”两字,但由于其工业用地的性质只能对应企业征收补偿政策,企业主坚决要求按住宅补偿,抵触情绪非常强烈。如何破局解题,再三思考后丁明松决定从根源入手,“挖地三尺”调取原始资料凭证。对当事人耿耿于怀的“住宅”标注,丁明松一趟趟跑部门促成专题会商,一遍遍上门沟通对矛盾纠纷点界定解答,慢慢地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最终在市对区月度考核最后期限的凌晨签下了征迁协议。

  能服务有担当,软硬兼有的“逆行人”

  “每一个参加征迁的干部都有一肚子委屈,有些企业不理解,不让你进门都很正常。但我们自己政策必须要理解到位,要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精诚所至方能金石为开。”在企业征迁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比比皆是,但丁明松经常这样对他的队员说。

  台州宇行超艺工艺品有限公司是椒江区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合作厂商对工厂的规格要求较高,重新挑选一个地点、价位都合适的场地并不容易。丁明松知道后,把企业困难反馈给指挥部领导,随后召开多部门协调会,现场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最终圆满解决。“他对我的企业很关心,对我们征迁户也很关心,不但帮我出谋划策,还帮我一起去找厂房,去实地考察,帮我解决实际问题。”企业负责人张文光说。

  除了征迁工作,丁明松同时还兼着葭沚街道分管线和联系片工作,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亭建设等街道部署的中心工作他冲在一线,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指挥部、线上、片里……丁明松的时间被工作挤得满满当当,他也感觉工作苦,有时也会疲惫,但看着在他们的汗水下渐渐变好的城市,成就感顿时油然而生。他说:“有些难,总要跨过;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那我们就向难逆行。”

下一篇:闭环管控严防地质灾害
上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地方约谈部分故意渲染生猪涨价氛围的自媒体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