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开户”疑云:建行被指盗开个人养老金账户!咋回事?
自个人养老金制度11月25日启动实施以来,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户有1000多万人。
不过,也有不少银行人吐槽,背上了个人养老金开户KPI,甚至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愿意自掏腰包给客户单独发红包,只为求开户。由于营销个人开户的数量有限,营销难度也比较高,而对公客户批量开户可以走量,因此也有银行要求员工加大对公客户的营销。
某国有银行人士对中新经纬分析称,批量代开是可以的,以其所在银行为例,首先要公司和银行签合同约定,然后公司要有批量业务申请表,上面有所有客户签字并附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
“即便劳务公司说用工单位给错人,也要有签字,但银行并未识别出签字并非客户本人。”该人士还表示,本次事件关键还是在于用人单位失误,提供错误信息给劳务公司,另外银行的操作也不严谨。上述人士认为,如果办理批量代开户的业务,公司应该发布通知告知员工,同时银行也要给开户手机发短信确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在接受中新经纬时指出,个人养老金账户应该属于一个II类账户,而且由于一个人只能开立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要求应该较一般的II类账户更加严格。如果马先生在建行已有I类账户,则建行应有其联系方式,在非本人操作II类账户开户的情况下应和本人联系确认,并完成其与本行I类账户或信用卡的绑定;如果马先生此前没有建行的I类账户,则II类账户的开立要求应更加严格,比如对开户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绑定的他行I类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等四要素进行验证。
金天表示,如果马先生所述内容真实准确,即建行仅通过合作的劳务公司批量提供的手机号等信息,就在非经验证的情况下直接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在操作上存在合规性问题,马先生可以向监管部门进行相关反馈。
“曾经出现较多不规范操作的问题是劳务公司批量开工资卡,然后银行预留的都是HR或财务经理的电话,这种情况后来很多都进行过清理,不管是从反洗钱的角度还是从客户管理、精准营销的角度,银行都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客户更新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金天说。
根据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代理开立资金账户的,商业银行应当要求代理人提供代理人、被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的复印件、合法的授权委托书等。商业银行对代理人身份信息的核验应比照本人申请开立资金账户进行,并联系被代理人进行核实。无法确认代理关系的,商业银行不得办理该资金账户开立业务。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对中新经纬表示,这个事件说明银行在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程序方面存在纰漏,存在个人账户被他人代开的情形。劳务公司向银行提供批量个人信息,银行就开设了个人账户,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与相关开户人进行身份确认。劳务公司和银行的上述做法,导致马先生本人无法正常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给他的生活带来不便,应当承担共同责任。虽未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但导致被开户人到处奔波维权,由此产生的合理费用应当由银行和劳务公司共同承担。
王德怡认为,现在国内的移动终端已经十分普及,通过技术手段完全可以避免上述纠纷。建议银行在办理类似批量业务时,通过技术手段与开户人本人核实,采取必须由当事人本人确认并激活账户的方式,可有效避免类似纠纷。
此外,对于如何查询自己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立银行,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热线客服人员介绍,可以通过掌上12333、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等全国统一上线的服务入口或者商业银行等渠道,进行个人养老金的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