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屿:崛起东南铁矿第一港
前来考察。
积极接洽之下,刚进入试运行期,罗屿便有宾客登门。2018年10月,希腊籍天使海利轮满载近25.56万吨铁矿石靠泊罗屿港。这是罗屿港成功首靠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25万吨级外轮,也是其保税堆场的第一单业务。
2019年6月底,罗屿港9号和10号泊位通过竣工验收,全省首个40万吨矿石泊位正式投产。
超大港口建成,大船来了。
当年12月30日,罗屿港首次成功靠泊满载巴西淡水河谷30万吨级矿石船舶。这标志着湄洲湾港区正式跻身国际超大吨位散杂货港区行列。陈国成自豪地说。非常荣幸,他为罗屿港的精彩亮相引航。
此后不到一年半,最大的船来了!2021年5月26日,随着40万吨VLOC远福海号顺利靠泊罗屿港,陈国成的职业生涯补上了引航全球最大货轮这一空白。
陈国成没想到的是,这以后,40万吨VLOC接连来了14艘。
随着湄洲湾港逐步形成两岸、三湾、五区的格局,2021年,湄洲湾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成为全省第三个亿吨港口。
单单10月,就有两艘40万吨轮铁矿船靠泊接卸,这是今年第三次实现‘单月双靠’。陈国成说。短短一年多,40万吨轮已在罗屿港形成常规化靠泊。
巨轮高频往来,罗屿港逐渐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铁矿石供应链的重要枢纽节点。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粮食,对维护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压舱石作用。作为钢铁大国,近年来中国的铁矿石外采度长期居高。对全球最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来说,罗屿港无疑是航运港口的优选之一。
以往淡水河谷的铁矿船大多在东南亚地区中转,选择靠泊我国北方港口,再转运至大陆各个省份。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文金说,改从罗屿登陆后,不仅可以缩短海上航程,且罗屿港有近30万平方米的保税堆场,储运成本大大下降。
2018年开港试运行以来,我们便与罗屿港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发运量逐年上涨。三钢闽光的市场人员表示,淡水河谷是企业主要铁矿石
目前,罗屿港已逐步形成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郑文金说,通过向莆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兴泉铁路,未来福建、江西、湖南各钢厂在罗屿港的铁矿石运输量将超过3000万吨;此外通过水水中转,业务范围还可覆盖广东、长江中下游各省份、台湾中钢以及日本、韩国等区域。
今年前三季度,罗屿港铁矿石吞吐量突破1047.13万吨,同比增长17.41%。
11月6日,随着V2022102807次列车驶离港区,罗屿铁路支线万吨,罗屿港海铁联运能力再上新台阶。
今年夏秋长江部分流域进入枯水期,中转困难。我们主动对接铁路部门增加班列,服务江西、湖南各钢厂的生产保供需求。郑文金说,争取明年实现每日铁路装车发运9~10列,进一步满足省内外客户的保供需求。
向一流散货大港挺进
通捷轮,开始作业!2019年7月26日,罗屿港10号泊位,随着调度科科长吴智静一声令下,装船机高大的臂架徐徐展开,入料口移动至台轮通捷号船舱上方。堆场中的铁矿石通过堆取斗轮机、传送带,被送入船舱。
装载完2.75万吨淡水河谷巴西混合粉后,通捷号从罗屿港出发,航行72海里抵达台中港,实现了铁矿石转口台湾朝发夕至。
这是东南地区港口首次向台湾中转铁矿石,罗屿港对台铁矿石中转业务正式启动。
货主是台湾中钢集团——台湾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其所需铁矿石依靠进口。而台湾地区的港口受航道水深、码头泊位等限制, 大吨位铁矿石船舶无法直达,且缺少足够的堆场。
罗屿港条件好,堆场大,保税中转的物流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这些优势成功弥补了他们的短板。吴智静说,按最大的中转量10万吨计算,台湾中钢通过罗屿港铁矿石保税中转业务,一般在72小时内就能完成来回作业。
12月初,在罗屿10号泊位,金海强轮顺利完成7.2万吨装船作业任务,全程用时19小时多,整船作业效率再提升22.4%,创开港以来装船效率新高。
罗屿相当于一个当天可达、‘随用随取’的海上矿山,已成为台湾钢铁行业在大陆的最佳铁矿石中转港口和储运基地。郑文金说,这项多赢合作开启了两岸散货物流的全新篇章。
受疫情影响,台湾中钢方面难以前来实地查看,罗屿港就通过无人机航拍,以、照片方式定期通报现场作业和库存情况;此外罗屿港还协助台湾中钢将中转业务主力船型提升至5万吨级、7万吨级和10万吨级,克服运力瓶颈,提升货物发运效率。
贴心服务之下,罗屿港对台装卸船已达平均每月10艘次。今年前10个月,仅台湾中钢在罗屿港的货物吞吐量就达578.69万吨。
133.72万吨、420.22万吨、688.85万吨……从2019年到2021年,罗屿对台铁矿石吞吐量连续3年蝉联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对台铁矿石中转码头。今年上半年,罗屿港对台直航船舶艘次、铁矿石中转接卸量继续攀升,同比增长65%、142%。
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在不断拓展。由于淡水河谷公司有铁矿石大量存储于罗屿保税堆场中,台湾中钢开始向淡水河谷公司采购矿石,从罗屿港直接发运。仅今年1至5月,淡水河谷从罗屿港发运至台湾中钢的铁矿石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同类型业务总量的7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中钢从罗屿港采购的不仅是铁矿石原矿,还有混配矿产品。不同品质的原矿通过混配形成的混矿成品,是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
不满足于单纯的码头装卸,罗屿港正努力通过全方位技术改造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混配矿业务,是罗屿港蓄力已久的新增长点。
2020年6月10日,罗屿40万吨铁矿石码头配套的移动混配系统研发成功,并顺利完成首批次混配矿。该系统能实现混配、装船、卸船同步作业,互不影响,大大降低人力和能耗成本,年混配能力可达700万吨以上。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淡水河谷公司的合作,打造东南地区矿石保税混配中心。吴鼎汕说。在国内,罗屿港将继续织密国内物流服务网络,降低东南地区外贸铁矿石运输成本。
东南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及对台综合运输通道,是整个湄洲湾港十四五期间的建设主轴,亦是罗屿港的发展方向。
十四五期间,罗屿港总投资将达到30亿元。今年9月28日,罗屿港8号30万吨级散货泊位,11号、12号2个15万吨级散货泊位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于2025年投产。届时,罗屿港将形成两卸三装五泊联动的整体布局,实现港口吞吐量5000万吨、堆场面积150万平方米、静态铁矿石堆存能力2500万吨的全新规模,真正迈上国内一流散货大港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