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邮王什么价(中国一号绝版邮王)
集邮的历史渊源和对现代文化建设的作用
中国集邮简史
--------------------------------------------------------------------------------
[
我国的集邮活动是1878年大龙邮票发行之后开始出现的。1879年6月13日,有人在上海《申报》上刊登征购邮票的广告。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上登载题为“各国信馆之印图”的文章向公众介绍集邮。1909年,我国第一家邮票商店在福州开业。1911年辛亥革命后,集邮活动有了较大发展。当时上海、天津、广州、福州、苏州、无锡、南京、杭州等地集邮活动比较活跃。1912年上海欧美侨民成立了上海邮票会,吸收我国集邮者参加。1913年,清代海关外籍官员绵嘉义编写的英文华邮贴票册——《中国邮政票》由上海别发洋行出版。1915年,苏州“五洲邮票社”开业,该社曾出过一本书叫《邮苑珍闻》,记载了一些国外名人的集邮故事和集邮趣闻,这算我国第一本集邮书。1916年7月,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小说界》,开辟了“邮乘·邮票考略”集邮副刊,发表过许多集邮文章。1918年2月,我国最早的中文集邮杂志《邮志界》创刊,但仅出一期就停刊。1922年,我国第一个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1923年出版了《神州邮票研究会刊》。1924年,又成立“上海邮界联欢会”,1925年改名为“中华邮票会”,会长周今觉是我国著名的集邮家、邮学家。他所藏华邮十分丰富,是当时集中国邮票的巨头,人称“邮王”。他在中华邮票会创办的《邮乘》杂志上,经常发表邮学研究文章,在集邮界有很高的威望。他还曾花巨资从外国人手中购回我国许多珍贵邮票,包括被称为东半球最珍贵的邮票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四方连。1931年,被选为英国皇家集邮学会会士。1925年,新光邮票研究会在杭州成立,。1938年迁到上海,会长柴冠群,后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的张包子俊是该会的发起人之一。在解放前的20年中,先后入该会的约有三千余人。该会是我国解放前历史最悠久、会员最多的集邮组织之一。该会于1926年创办《邮票新声》,介绍集邮知识,报导新邮消息,开展集邮活动,深受集邮爱好者欢迎。又于1928年出版《新光邮票杂志》。1926年,北平邮票交换会成立,主持人施秉章,这是北平第一个集邮组织,出版会刊《北平邮票交换会会志》。1934年5月,甲戌邮票会在郑州成立。该会在我国北方有重要影响,是我国著名集邮家赵善长联络邮友创办的。其会址曾先后设在西安、开封、柳州等城市,注册会员2500余人,是解放前我国又一个影响较大的集邮组织。
在我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纷纷建立了人民邮政,曾发行500多套2300余种邮票,这些邮票记录了我国革命战争的光辉历程,已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不少革命同志和热心集邮人如林崧、沈曾华、居洽群等,冒着危险和困难,保存下来大量的解放区邮票,为研究我国解放区邮票史做出了贡献。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我国的集邮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由邯电部统管全国邮票发行工作。1955年1月,中国集邮公司成立,同年1月28日《集邮》杂志创刊。朱学范、郭沫若先后为《集邮》杂志题写刊名,创刊号发行25700份。为加强邮票发行工作,1956年7月1日,邮电部决定成立邮电部邮票发行局,负责人是宋兴民。1957年,邮电部和对外贸易部共同发出《关于邮票进出口贸易由中国集邮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的通知》。1959年初,为精简机构,加强领导,中国纂邮公司与邮票发行局合并。1959年9月25 日,我国第一家专业邮票厂——北京邮票厂建成投产。1959年建国10周年时,邮电部在北京举办中国邮票展览,我国集邮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集邮事业受到极大摧残,集邮公司停业,《集邮》杂志停刊,集邮活动停止。一直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我国的集邮活动才获得了新生。尤其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集邮活动又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之后,各省、市、自治区和很多市、县先后成立了邮票公司或集邮门市部。1980年1月《集邮》杂志复刊。同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1949—1980)。1981年开始广州、上海、北京等市举办集邮展览。1982年,英文《中国集邮》杂志创刊。同年11月,《集邮研究》杂志创刊。特别是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并于8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从此结束了我国的集邮活动分散、自发开展的状态.进入了有组织、有领导地健康发展的新阶段。1983年7月,我国派以宋兴民为团长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代表团参加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集邮联合会(FIP)第52届代表大会,大会经过表决一致同意接纳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为该会正式会员。同年8月12日,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在泰国曼谷召开代表大会,接纳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为该会正式会员。从此,我国积极参加国际集邮界的各项活动,活跃在世界邮坛。自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20多年来,已先后召开5次代表大会。省、地、县级集邮协会和基层集邮协会象雨后春笋般成立,各种集邮活动蓬勃开展,集邮水平不断提高。1996年,我国首次在北京成功举办亚洲国际邮展。1999年,成功举办’99北京世界集邮展览。2003年,又成功举办第16届亚洲国际邮展。我国的邮集已在国际和世界邮展上多次荣获大金奖等高奖。我国已成为世界集邮大国,正在向集邮强国阔步前进。
作用
中国邮政在广州亚运会期间会发行那些邮票或首日封、纪念封?
1 、全票集系列 (1)《激情盛典 精彩亚运》第16届亚洲运动会方联邮票全集 该邮册内含2009-13 《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0-16《珠江风韵。广州》、 2010-21《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 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和亚运会徽个性化通用版邮票五套邮票的方联;2009-13 《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0-16《珠江风韵。广州》、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三套邮票的小版邮票各一版;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贝雕邮票一套6枚。本邮册设计以红黄两色为主,用色大胆又不失庄重,彰显了与“激情、和谐”理念,邮册中收录了全部亚运系列邮票的方联版式和小版票版式。预订价格248元,全国发行量 20000册。 (2)《典藏亚运》第16届亚洲运动会版票全集 内含2009-13 《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0-16《珠江风韵》、 2010-21《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 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和亚运会徽个性化通用版邮票五套邮票的大版票共十四版;2009-13 《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0-16《珠江风韵》、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三套邮票的小版邮票各一版;火炬个性化邮票版票;2009-13 《第16届亚洲运动会》贝雕仿印邮票一套2枚;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银砖邮票和贝雕邮票各一套6枚。本册包装厚重典雅,包含所有亚运系列的大版邮票,同时整合了贝雕和银砖邮票,所发行的银砖邮票是首款亚运主题银砖邮票,极具收藏价值及升值潜力。预订价格1180元,全国发行量5000册。 (3)《韵动亚洲》第16届亚洲运动会版票全集 该邮册内含2009-13 《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0-16《珠江风韵》、 2010-21《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 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和亚运会徽个性化通用版邮票五套邮票的大版票共十四版;2009-13 《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0-16《珠江风韵》、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三套邮票的小版邮票各一版;火炬个性化邮票版票一版;2009-13 《第16届亚洲运动会》贝雕仿印邮票一套2枚;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贝雕邮票一套6枚。预订价格468元,全国发行量20000册。 (4)《和谐亚细亚》邮票珍藏册 , 本册极具亚洲韵味和特色,收录了迄今为止举办过亚运会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发行的相关邮票、以及2009-13 《第16届亚洲运动会》的套票、小版和亚运会会徽个性化邮票。由于其中邮票发行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大,收藏极具难度。一本邮册回顾了亚运盛事和亚运邮票的发展历程,是极为珍贵的邮票史料。预订价格158元,全国发行量 5000册 。 2 、开幕场馆系列 (1)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原地封片集 包含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原地封一套6枚,开幕纪念极限明信片一套6枚,贴有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相应邮票各一枚;第16届亚洲运动会特色场馆雕刻版明信片一套16枚,贴亚运会会徽通用个性化票各一枚。该封片集完整收录了亚运开幕纪念系列的封、片,表现形式新颖,设计风格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邮品的系列性和广州亚运创新的风格;同时还收录了16个亚运特色场馆雕刻版明信片,明信片由多位中国当代著名邮票雕刻设计家设计、雕刻,典雅而现代,极具收藏价值。预订价格100元,全国发行量 20000套。 (2)亚运场馆戳记珍藏邮册 内含 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邮票套票、盖有相应原地纪念戳的亚运开、闭幕专用场馆原地戳卡一枚以及所有亚运比赛场馆共 53个的原地戳卡。通过这款邮品,集邮爱好者可以轻松体会到戳藏全景亚运的快乐,领略到邮戳这种特殊集邮收藏元素的独特魅力。预订价格40元,全国发行量20000册。 (3)《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票封卡书 内含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套票、方联、小版、大版、亚运会开幕首发封、极限片各一套6枚、3枚版亚运火炬个性化邮票1版。本款票封卡书是亚运开幕主题邮品中元素最完整的一款产品,收齐了与亚运会开幕纪念邮票有关的票、封、片等相关集邮元素,设计特色厚重,极具收藏和首发纪念价值。预订价格260元,全国发行量15000册。 3 、金牌纪录系列 《亚洲之巅》第16届亚洲运动会金牌记录本票册 精彩展示本届亚洲运动会的各运动项目,记录运动员在本届亚运会各个项目中的精彩瞬间及成绩。该册以个性化大本票的形式进行装帧,这是中国邮政继长征70周年纪念、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之后发行的第四本大本票邮册。预收价格300元,全国发行量30000。 4 、经典收藏系列 《辉煌亚运》第16届亚洲运动会邮票典藏版票册 内含2009-13 《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0-16《珠江风韵》、 2010-21《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 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和亚运会徽个性化通用版邮票五套邮票的大版票共十四版;2009-13 《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0-16《珠江风韵》、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三套邮票的小版邮票各一版;亚运会火炬个性化邮票4枚版版票一版;2009-13 《第16届亚洲运动会》贝雕邮票、翡翠邮票各一套两枚,“银镶金”仿印邮票一套两枚,每枚 20克 银, 2克 金,共 40克 银 4克 金;2010-27《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贝雕邮票一套两枚,“银镶金”仿印邮票一套6枚,每枚 20克 银, 2克 金,共 120克 银 12克 金;亚运会开幕式专用场馆原地木质明信片一枚。 本款邮品堪称本届亚运会邮品的大全套,收录了所有亚运系列邮票及其各种版式邮票,整合了极为珍贵的贵金属仿印邮票、贝雕仿印邮票、玉雕仿印邮票等独特元素,将是中国邮政发行首款广州亚运开幕银镶金邮票,极具收藏价值。邮册设计气势磅礴,风格雄浑,是亚运官方特供邮品当之无愧的“邮王”,极为难得。本册限量发行2010套,编号收藏。全省分区域进行配额预订,部分地市最少只有几套。预收价格8380元
中国一号信鸽甘纳是谁
麦克·甘纳斯简介
2009-12-18 13:16:08麦克·甘纳斯
已阅读18601次
麦克·甘纳斯简介
麦克·甘纳斯是享誉世界的顶级的养鸽专家,鸽舍建在印地安娜州格兰吉。他本人不仅获得了欧美顶级赛事的冠军,他输出的鸽子在世界各地表现突出、成绩非凡。自80年代以来麦克·甘纳斯每年都从欧洲引进鸽王家族的鸽王,来充实自己的麦克·甘纳斯鸽王家族。他深深懂得好种鸽是成功的基础。自那时起,他就清楚地认识到用鸽王和奥林匹克鸽育种最可靠,后代成绩最稳定。因为,要评上鸽王必须在一个赛季里多次获得高位奖,一个国家级的鸽王要比同年本国所有参加同一距程比赛的鸽子优秀。而评选奥林匹克代表鸽需要2年中10次成绩,难度之大更是可想而知。他的引种故事在鸽界更是家喻户晓,欧洲一流的顶尖鸽王75%唯他所有,为了得到一羽心爱的铭鸽不惜重金购得力克群雄。甘纳斯引进欧洲鸽王家族的铭鸽与众不同有他独特的见解和使用技巧,源自于甘纳斯对鸽王血统的认识是分不开的。他输出种鸽在世界各地都表现非凡摘金夺银,是世界各地的养鸽名家难以做到的。
麦克·甘纳斯在全球由三个合作伙伴,美国主要由新秀安德鲁—斯特维特先生主持、荷兰由彼特·考莱先生主持、中国 (鲁伟—麦克·甘纳斯兄弟鸽舍)主要由鲁伟先生主持。
甘纳斯—安德鲁美国合作鸽舍,刚组建的鸽舍已使该地区知名鸽友们望而生畏。安德鲁今年25岁,鸽龄不满3年,全部种鸽由甘纳斯提供,全棚为甘纳斯培养的麒麟花,两年的竞赛成绩辉煌:2001年在10次联合会幼鸽赛中夺得7个冠军,获鸽王第1到第10名,2002年在11次联合会幼鸽赛中夺得6个冠军,囊括鸽王第1到第10名,还获得联合会老、幼鸽综合冠军鸽舍。在一次幼鸽赛中第1至第26名全给他包揽。年轻的安德鲁又将成为新的“不受欢迎的人”。
甘纳斯-彼特·考莱荷兰合作鸽舍在过去四年里共获得50多个冠军,包括1999年吐尔斯国家赛冠军(11866羽)。
今年麦克·甘纳斯首次将最好的冠军家族种鸽投入中国,他倾注最大的心血与中国鸽友共同分享他的杰作,期待广大鸽友的捷报频传!
麦克·甘纳斯制胜秘决:
世界顶级鸽王家族的血统产生数代鸽王稳定的发挥
1、 世界鸽王家族的回血鸽加优质赛季鸽保持了鸽王的血统和赛事的尽情发挥
2、 科学的饲养和精心管理
3、 成功的心得与夺冠的体验保持关永不衰败的战绩源自于鸽王家族的血统,他创造了世界鸽坛30年不败的纪录,已成为世界顶级育种家及赛鸽大师,夺得冠军无数响誉全球!
拥有几羽麦克·甘纳斯回血鸽会给您带来骄人的战绩!!!
谁有关于邮票的资料和图片?连接地址也行
邮票概述
邮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由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它兼有文化属性与商品属性。在集邮领域,邮票是供集邮者收藏、鉴赏、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知识的载体,又是艺术的化身,同时可以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保加利亚著名革命家季米特洛夫称邮票为国家的名片,这一赞誉被邮界广泛引用。
邮票通常具有3个要素:邮政所属国家或邮票发行机构的标志;面值或相当于邮资效用的标志;相应的图案。而志号、齿孔、水印、背胶、纸质、票型等虽然不被视为主要要素,但随着邮政事业及集邮活动的发展,由于许多国家都在这些方面采取相同或者类似的规定与做法,使其更多地进入邮票的一般内涵之中。是现代邮票及集邮活动不可忽视的研究内容。
集邮活动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后期至1949年)
中国的集邮活动,是从国外传入的。1912年,由上海外侨发起成立“上海集邮会”。1922年,中国第一个华人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至1949年,中国已有近50个集邮团体,会员总数2万人左右。中华邮票会、新光邮票研究会、甲戌邮票会等,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集邮组织。在此历史期间内,中国集邮活动的主要情况是:
1. 集邮者以洋行、银行职员、工商业者等为主体。
他们在集邮爱国的驱使下,从外国集邮家手中购回大量的中国珍邮和名贵邮集。世界孤品 “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四方连,就是中国集邮家周今觉先生以纹银2500两从始藏者费拉尔的邮集中购回的,而被誉为“中国邮王”。
2. 收集研究对象以中国大清大龙邮票. 红印花加盖和民国各种加盖邮票及与之相关的封、片、戳等为主,同时兼而收集研究外国在华邮政邮票、商埠书信馆邮票。
1933年, 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3. 出版了一批国内外集邮界较有影响的 集邮书刊。 《邮乘》(1926年获纽约国际邮展特别铜牌奖)《邮典》、《新光邮票》、《甲戌邮刊》(1935年于《新光》同获布鲁赛尔万国邮学刊物展览会奖状)、 《国粹邮刊》、以及《近代邮刊》,以及孙君毅编著的《邮学辞典》,马任全编著的《国邮图鉴》。这些集邮书刊基本上代表了当时的集邮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现已成为主要的集邮历史文献。
4.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长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5.中国邮政机构为集邮者提供服务,设立邮票特销课始于1934年。嗣后,上海、北平、南京、西安、重庆等15个城市邮政机构先后设立了集邮台或集邮组。
6.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至1949年,中国的邮票商社已发展到400多家,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重庆、杭州、广州、福州、哈尔滨等一些大城市。1936年1月,上海曾成立过“中国邮商公会”,因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解体。
1949年前,中国的集邮活动由于受社会和经济不稳定的影响,加上集邮组织的经费自筹,其展既艰难,又缓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集邮活动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的集邮活动逐步开展,基层集邮组织相继建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祖国集邮文化事业一直在健康地向前发展。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1983年,先后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成为会员国。这是中国集邮文化活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1. 集邮组织遍布全国。
目前,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成立集邮协会。地、市、县级集邮协会达2,151个,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集邮协会达21,000个。另有5个全国性集邮组织(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中国石油集邮协会等)。截至1993年,会员近2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集邮爱好者约为1500万人。
2. 丰富多采的集邮活动。
集邮组织根据不同的集邮层次需要,分别组织不同规模、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诸如集邮日、集邮知识讲座、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先进事迹巡回报告、观摩邮集、集邮演讲、集邮征文、最佳邮票评选、集邮夏令营、短期培训、参观访问、邮品交换等。一些城市已建有集邮活动中心,为集邮者提供各种服务。
3. 集邮展览常年不断,向规范化发展。
中国提倡展览以中小型为主,各地集邮组织多结合当地各项中心活动,举办邮展。其形式有竞赛展、观摩展、专题展、纪念展、宣传展、巡回展等。从1983年到199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已举办过6次全国性邮展。“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为规模最大的一次,共展出邮集246部1049框,文献类展品102部。同时,应邀展出了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和香港地区集邮家的邮集。展场首次设立邮商摊位51个,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泰国和台湾地区10家邮商及这邮商参加了销售活动。邮展期间,并举办了集邮报告会、新中国集邮研讨会、邮展战略研讨会等活动。成为中国邮展史水平最高、展品最全、活动最多的一次全国邮展。
自1982年以来,中国积极选送邮集和集邮文献,参加国际性(世界)邮展,有三部邮集获得金奖, 10部获得镀金奖。
为加强中国邮展工作的领导与规划,1991年成立全国邮展委员会,已颁布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展览总规则》、《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和各类邮展评审专用规则。
中国现有国际邮展评审员3名,国家级评审员36名,省级评审员58名。
4. 有组织的开展集邮学术研究活动。
全国集邮联、各省、区、市及较大的集邮组织均设有学术委员会或学术研究组,现有学术委员或研究组成员1000余人,在中国已基本形成一个较庞大的集邮学术研究网络,根据中国集邮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拓展研究范围,统一确定研究课题,组织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内容涉及邮政史,邮票发行史,集邮史、集邮活动发展策略、集邮道德规范、集邮及邮票市场等等。依据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要求,研究方式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多采取学术讨论会的形式进行交流。仅集邮文化理论研究,在1992年即发表过450余篇研究文章。自1983年以来全国集邮联已召开过14次学术讨论会。集邮学术研究活动,推动了中国集邮文化的发展,为创建集邮文化学说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学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在组织编撰《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史》、《中国解放区集邮史》(已出版《苏区卷》)、《集邮文化概论》等著作。
中国还先后举办过几次国际集邮学说讨论会,如纪念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学术讨论会,为国际邮票活动开创出一项新的活动内容。
为规范中国的集邮语言,全国集邮联组建了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开展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共300余条名词。
5.集邮出版物空前繁荣。
中国正式出版的集邮报刊有34家,总发行量约为150万份,其中《集邮》、《中国集邮》、《中国少年集邮》 杂志和《中国集邮报》发行量较大。
中国集邮图书出版工作不断填补空白,门类基本齐全,品种逐年增加。1982年至1993年,中国共出版集邮图书达300多种。如《清代邮戳志》、《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苏区卷》、《大龙邮票纪念专集》、《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中国集邮年鉴》、《基础集邮学教程》等。
6.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集邮。
各地集邮组织通过与新闻媒体努力合作,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将集邮列入宣传报道内容,除报道动态新闻外,还联合举办集邮知识讲座、竞赛等。1993年中国邮展期间,在北京的新闻单位即播发有关报道60余次。
7. 大陆与台、港、澳集邮界间的交往日益增多。
台湾、香港、澳门集邮界人士来大陆参观访问、参观邮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年年都有。粤港澳学术研讨会已发展为粤闽琼台港澳地区集邮界学术研讨会形式。大陆、香港、台湾、澳门成功地共同举办了1994年香港集邮展览。
8. 加强国际集邮文化交流。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为FIP、FIAP成员后,积极参加两个国际组织的活动。我们还承办了1988年和1992年FIAP执委会议;多次邀请国际著名集邮家来华讲学;还同一些国家和地区举办过联展、互展、访问等双边活动。我们的国际交往在不断扩大。
--------------------------------------------------------------------------------
中国集邮发展史中的第一
1905年,最早的中文(官方)邮票目录《光绪四年至三十年之邮票略解》在《邮政事务通报》内发表。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常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1922年,第一个民间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后曾发行《会刊》)。
1926年,中国人的集邮文献周今觉主编的《邮乘》首次在国际性邮展(美国)获奖(特别铜奖)。
1933年,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1934年,中华邮政开始设立“邮票特销课”。
1948年,中华邮政在南京首次举行专门邮展。
1950年,中国的官方邮集首次出国(赴捷克)展览。
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北京开业。《集邮》杂志创刊。
195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由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支持的国际邮展(苏联),姜治方获金奖。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
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参加国际集邮联合会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首次举行全国邮展(北京)。
1984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P赞助的世界邮展(西班牙),陈湘涛、林崧获大银奖。
1985年,中国邮票博物馆开馆。
198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AP赞助的(第三届)亚洲邮展(新加坡),常增书获大镀金奖。
1989年,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台湾省集邮家首次参加全国邮展(北京)。
1996年,第9届亚洲邮展在北京举行,中国集邮家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1999年,中国`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邮票图片
《一号保镖中国顶级王牌特卫的神秘传奇》txt在线阅读全文,求网盘云资源
《一号保镖中国顶级王牌特卫的神秘传奇》(冷海隐士)电子书网盘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af1i
书名:一号保镖中国顶级王牌特卫的神秘传奇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顶级王牌特卫的神秘传奇
出版年: 2012-9
页数: 293
内容简介:
《一号保镖》是一群神秘的国家特卫,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在他们眼中处处都隐藏着危险。取材真实,描写到位,是一本超级热血的书,国之精神,国之骄傲都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掀起了的狂潮,日点击曾经上百万,拥有几十万忠诚粉丝竞相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