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借钱好友”的假面具

2022-09-07 13:56:55

  称其遇到事情急需用钱,提出借款1000元的请求。刘先生与李女士曾经是同事,在工作期间关系不错,但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当时的刘先生也质疑过“李女士”的真实身份,而“李女士”当下就给他发了一条语音确认了身份。于是刘先生放下戒心,爽快地将钱借给了“李女士”。

  而后,“李女士”又以自己生病需要治疗、家人车祸住院等理由,多次向刘先生借钱,刘先生出于好心,几乎每次都答应“李女士”的请求,至2022年7月31日,借出金额累计达18万余元。

  经民警核查,这个所谓的“李女士”其实另有其人,每次借款的请求并不是刘先生好友李女士提出,而是李女士前男友郑某发出的。

  2018年,李女士与郑某恋爱,俩人合伙在某网站直播。由于直播间的粉丝较多,李女士便将自己的手机交给郑某,让其帮助自己打理相关事务,而这部手机里有李女士的账号、支付宝账户。郑某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便起了使用李女士借钱的念头。

  起初,郑某借钱时会与李女士商量,并保证会自行还款。见男友如此坦诚并且信誓旦旦,李女士出于信任,便亲自与好友沟通,因此郑某借钱的过程十分顺利。

  2022年1月,二人分手,李女士想要回账号,但郑某表示需要继续使用这个,并且私自修改了账号密码,将李女士的占为己有。

  再遇好友才知被骗

  2022年7月,李女士偶然间与刘先生取得联系,在交谈中才得知郑某以其名义,向刘先生借款18万余元的情况。

  “我也怀疑过她的身份,但因为她一开始有给我发过语音,我就没有多想。直到上个月李女士和我联系上,我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刘先生表示。

  经调查,受害者不止刘先生一人,郑某在李女士不知情的情况下,还以各种理由向李女士的其他好友借钱,每次金额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甚至直到郑某被告发,还有人被蒙在鼓里,不知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目前,犯罪嫌疑人郑某已被晋江警方依法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办理中。

  警方提示

  不要随意把个人社交账号、支付账户等随意借给他人使用,若借用人别有用心,出借人可能承受经济损失,甚至是法律责任。遇好友借钱时,一定要使用电话、通话等方式确认其身份,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当面确认。在无法甄别对方真实身份的情况下,不要轻信对方,更不要给对方转账汇款。如果发现被骗,请妥善保存好聊天记录、汇款记录等证据,拨打110报警。

下一篇:SOHO中国:潘石屹已辞去董事会主席等职务
上一篇:“只可制衡不可掣肘”是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