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少战投部已沦为摆设
去年势头一度很猛的某地产CVC正在裁员。据说,该CVC从年前裁到年后,从后台裁到前台,就连曾经大杀四方的消费组也被整个砍掉。猎头透露,裁员比例着实不低,主要出于成本控制和策略调整。
、阿里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大厂,投资相关的招聘都在收紧,甚至叫停。
为例。有数据统计,2021年腾讯平均每1.3天就投出一家公司,出手频次达到历史最高点。但2022年第一季度,其投资速度明显下滑,投资数量同比减少70%,是近两年投资动作最稀薄的季度。
、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一众CVC,更是在近两年凭借密集出手赚尽眼球。
。早在2018年,刘炽平就曾公开表示:投资是腾讯整个集团核心战略的一部分,并喊出了投资不设限的口号。因此,推至C位的投资业务得到了集团的大力支持,之后的成果也有目共睹。
为例。投中网曾在《翻完腾讯二季报,我发现它最赚钱的既不是也不是王者荣耀》中提到,去年上半年,腾讯投资为集团带来了400亿元的利润,成了腾讯最赚钱的部门。
2021年四季报披露,集团分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业绩转盈为亏,净亏损为83亿元。根据财报中的解释,这部分的亏损正是由美团、滴滴等股价下跌所致。
阿里、百度也未能幸免。根据四季报显示,阿里巴巴按权益法核算的Q4投资业务亏损为5.49亿元,百度同期的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净亏损则为7.73亿元。
上述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储备,手头紧了,能拨给CVC的预算自然少了。
过去市场好的时候还能‘大手大脚’,现在市场不好,有好项目也投不进去。张毅表示,更重要的是,相较于VC/PE在入场时就会考虑到退出的风险性,CVC因为要考虑业务整合,找的都是长期赛道,现在钱都撤不回来。所以在同样都缺钱的情况下,CVC反而可以调动的资金就更少了。
受制于弹药不足等一系列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CVC开始独立募资了。
赵一凡告诉我,他所在的国企CVC在年度全体会上,董事长喊出了全员募资的口号,投资经理乃至前台研究员,都必须跑出去拉投资。
此外,2022年以来,华为、360、京东在内的多家企业也纷纷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备案登记,这一举动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企业独立募资的信号。
对于正值‘内忧外患’的CVC来说,独立募资或许能在一定程度缓解当下困境,但募资可并非易事。听闻几家地产CVC也在市场上极力找钱,但LP普遍谨慎,反应冷淡。
CVC的募资难,核心还是在经营策略——CVC的投资业务到底服务于集团业务,还是财务回报?如果是前者,市场化LP凭什么拿钱买单?如果是后者,CVC比VC/PE的竞争力又强在哪里?
回到在前面那位合伙人的预言,在他眼中,企业的基因基本决定CVC不会成为行业主流。
植根于企业的CVC一定带着企业基因,特定的基因决定了CVC的长板和风格,或许在企业熟悉的领域,CVC可以做得很好,但跨界却很难做好,涉及太多因素了,他表示。
CVC的终局大概率是一个优秀的赛道基金或垂直基金,而不是综合性的头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