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汽车全链条消费12条:推广新能源车,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
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领域。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多次通过政策加力,稳定增加汽车消费。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放宽汽车限购等促进汽车消费的系列措施;5月份,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完善二手车交易登记规定等措施。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7月7日举办的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介绍,《若干措施》中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一是对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稳定增加汽车消费相关政策措施的细化落实。二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地方保护、车辆充电不够便利,二手车市场“小散弱”、交易登记有待优化等问题,提出更多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有力举措,力求通过政策靠前发力、适当加力,进一步促进汽车市场潜力释放。
盛秋平表示,促进汽车消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若干措施》聚焦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报废车回收、汽车平行进口、汽车文化旅游消费、汽车金融服务等全过程全领域,着力“拉动增量、盘活存量、畅通循环、带动关联”,全面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介绍,“我们通常讲‘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的车辆往哪儿去?一个是进入二手车市场,新车慢慢变成了二手车。另一个,随着汽车车龄增长、车况性能下降,就要逐步走向报废回收。畅通汽车报废回收的渠道,促进汽车报废更新,不仅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汽车消费空间,同时对于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也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解决城市停车问题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城市停车设施有效供给水平,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停车资源共享和供需匹配。新建居住区严格按照城市停车规划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建设停车设施。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扩建新建停车设施。合理利用人防工程、公园绿地地下空间等,挖潜增建停车设施。各地要完善停车收费政策,强化资金用地政策支持,加大力度使用地方债支持符合条件的停车设施建设。
此外,《若干措施》还要求,发展汽车文化旅游等消费,在用地等方面支持汽车运动赛事、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等项目建设运营,研究制定传统经典车辆认定条件,促进展示、收藏、交易、赛事等传统经典车相关产业及汽车文化发展。
加速由购车管理向用车管理转变,近年来已多次被主管部门提及。业内普遍认为,在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汽车使用管理关系着汽车行业与环境问题、城市治理之间的平衡,也关系着汽车市场未来能否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辆,2021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1759万辆,不到汽车保有总量的6%,远低于国际成熟汽车市场比例。长期以来,二手车跨区域限迁、商品属性不明确、经销业务受限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二是优化交易登记管理。《若干措施》明确,将企业经销的二手车像新车一样按照“库存商品”进行会计核算,在机动车转让登记时进行单独签注,并核发临时行驶车辆号牌;对汽车限购城市,明确汽车销售企业购入并用于销售的二手车不占用号牌指标。
三是支持开展经销业务。《若干措施》要求取消对开展二手车经销的不合理限制,明确登记注册住所和经营场所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以外的企业可以开展二手车销售业务。同时,允许二手车企业作为买方开具发票,即“反向开具发票”,并凭此办理转移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