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交易所债市改革开放成效凸显:互联互通吸引境外机构投资者
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债市发行各类债券8.66万亿元,同比增长9.43%。其中,公司债发行规模达1.29万亿元。
数据显示,自监管部门于5月20日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至6月8日10只科技创新公司债成功发行,募资合计191亿元。
“科技创新债优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对科创领域民营企业形成精准资金支持,优质民营企业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出现边际改善。”袁海霞说。
上交所6月7日推出新增推出低碳转型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品种,债券募集资金运用方式较为灵活,可用于低碳转型领域的技术研发、工艺改进、设备采购及租赁、专业服务采购、项目建设并购、偿还项目有息负债、股权投资等多类用途,此外还可以置换发行前一段时间内的低碳转型领域的自有资金支出。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对《证券日报》
互联互通持续推进
有望引来长期资金活水
继今年1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业务暂行办法》的发布,为银行间与交易所两个债券市场的交易互通创造了条件。5月27日,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公告,按照“一套制度规则、一个债券市场”的原则,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此前,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各自分立、平行运作,由此带来部分规则与监管之间的差异,造成了更高的信息成本,增加了市场参与的复杂性。在最新的制度规则设计下,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在开放层面得以打通,也进一步为境外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债券提供了新的渠道。自此,获准入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投资范围扩大至交易所债券市场。
胡喆分析称,互联互通为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统一债券市场奠定了基础,银行间市场的直投投资者、债券通投资者可以利用互联互通的便捷机制投资交易所市场债券,打破了原来的各自分立、平行运作的旧格局。原来境外投资者QFII/RQFII投资品种主要是股票,而银行间的大部分境外投资者以投资债券为主,但又缺乏投资交易所债券的路径,互联互通为境外投资者的投资品种实现了扩容。
张立超表示,在近年来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市场化程度提高的大环境下,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构建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能够有效缓解市场结构失衡问题,为交易所市场带来长期的资金活水,提升交易所市场流动性、活跃度和交易量,更好地发挥交易所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亦有助于加快统一市场的建设进程,为债券交易者尤其是境外投资者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