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将大幅提高 互联网医疗行业告别“野蛮生长”
业内人士表示,意见稿涉及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人员、业务等方面的监管,行业门槛将大幅提高,这有助于明确互联网诊疗的边界,促进行业良性有序发展。在疫情波动下,互联网诊疗量有望提升。未来互联网医疗企业与医院合作以及开拓慢病市场将是发展方向,线%)入口兼备的公司相对更具优势。
上述意见稿提出,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对辖区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实现实时监管;医疗机构应当对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进行实名认证;医疗机构电子处方、处方审核记录、处方点评记录应当可追溯;加强药品管理,禁止统方、补方等问题发生。
意见稿对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提出严格要求,这有利于促进行业良性有序发展。云溪基金总经理阳勇表示,意见稿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都做了明确规定,包括机器人(9.830, -0.09, -0.91%)模拟问诊开方、先卖药后补方、药品回扣线上化等。
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认为,意见稿对综合型数字医疗平台、以线上药品零售为主的医药电商平台以及各类提供AI诊疗、聚焦轻问诊的在线咨询平台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将加速落后企业退出,长期利好行业龙头,行业整体运营水平有望得到优化提升。
互联网医疗企业上市热情高涨。当前互联网医疗产业大致分别三类:专注在线医疗,如平安好医生、微医;专注医药电商,如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互联网医疗IT厂商,如卫宁健康(15.640, 0.72, 4.83%)、创业慧康(9.260, 0.37, 4.16%)。
刘岩认为,过去一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增长数据较好,二级市场对互联网医疗未来的发展也比较有信心,疫情一定程度上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行业竞争基本趋于稳定,市场格局较明晰,行业龙头企业的毛利率表现较好。微医的毛利率最高达到29.9%,叮当健康稳定在30%以上,智云健康更是在2021年第一季度飙升至42%。
我国互联网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超过1600家互联网医院,较去年年底增加约500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及2030年中国在线亿元。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持续加码互联网医疗产业。11月19日,卫宁健康与复星医药(54.800, 2.00, 3.79%)控股子公司复星健康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互联网医疗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实现线上线下、院内院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病程管理的目标。
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服务集中在挂号问诊以及健康管理的轻型闭环,盈利模式还在探索。刘岩表示,通过布局线下,从药房、互联网医院、社区门诊开始,占领更多入口,打造流量闭环,将互联网医疗服务落到实处,真正解决患者的切身问题,企业价值将得到极大提升。互联网医疗企业需要低成本,进一步打通医保。另外,医疗领域监管严,互联网医疗可以提供哪些服务需要逐步明确下来。
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刘岩表示,政策明朗后,不同的模式都有机会,关键要看企业运营能力,而线上线下入口兼备的公司相对更有优势。不管主打医疗服务还是健康管理,目前营收的主要来源仍是药品电商,还需要探索更多盈利模式,提高用户黏度。
东兴证券指出,与医院合作,开拓慢病市场是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目前,以实体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疗占比较高,市场空间取决于政策支持和与医院的合作情况。庞大的慢性病管理市场预计将为网上问诊服务带来巨大需求。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并长期续签处方药,而该类问诊活动可在线上完成。
阿里健康近日发布的2022财年中期业绩显示,阿里健康加速处方药业务布局,丰富处方药品类,以“阿里健康”品牌运营的自营药房的药品收入占比达到64%,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7.3%。凭借在处方药领域的精细化运营,慢病用户人数达到500万人,同比增长170%。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进步,在线零售药房、在线问诊、数字医疗健康基础设施等迎来转型升级,其价值链条将得到提升。京东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探索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力量,结合京东集团和京东健康自身的优势能力和资源,帮助医院和医生提高效率和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