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疾病(易经与疾病的治愈)

2022-10-03 15:21:34

  易经可以治病吗

  用《易经》的思维来治病的案例,我这里有不少,选一个医理较简明的拿来说说。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男性病人,30多岁。主诉是腰酸痛一年多。除了腰酸痛一年多,其他没有明确的不适感。舌象是略淡,脉象两尺略细。

  这个主诉不复杂,肯定是肾虚。

  但是由于这个患者没有明显的寒热表现,所以基本上排除了肾阴虚跟肾阳虚。那么剩下的,不是肾气虚就是肾精虚了。

  他病了一年多,以往有医生治过,大多都是用金匮肾气丸或济生肾气丸之类,只是用的时候把丸改成了汤。

  假如是肾精虚或者肾气虚,这两个相近的方其实应该都有效果。但是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效应?

  进一步再细问,他才说到,腰的酸痛经常发作在早上5点到7点,时不时因为痛而醒。于是想到,5到7点就是卯时,是阳气上升的时候,对应的是四象中少阳的位置。

  少阳就是太阳在东方升起,见到半轮红日,叫少阳。现在是肾的精气不足,在阳升的时候,当升而不升,气憋住了而腰痛。当时考虑是这个原因。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寒湿在腰。为什么?

  我们别忘了,湿性重着,湿性趋下。白天的湿性趋下是往脚里面走,但是晚上,当一个人平躺的时间久了,湿性趋下,就可能是趋到了腰部,因为腰部是最低位。

  但问题是,这个病人没有其他的湿的病象,舌苔也不腻。

  所以我的判断还是以肾精气不够力,上升不了为主。于是以金匮肾气丸为底方,加了两味药:柴胡跟葛根,开了七副,嘱咐他早上5点到6点吃药。

  下周他来复诊,问他效果怎么样,结果他告诉我,仅仅吃了一剂,腰痛就好了。

  后来他又因为其他病来看病,再问他就说一直都没犯过。

  《易经》之:风雷益

  益卦原文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白话文解释

   益卦:筮遇此爻,利于有所往,利于涉水渡河。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风雷激荡,是益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惊恐于风雷的威力,从而见善则从之,有过则改之。

   《断易天机》解

   益卦巽上震下,为巽宫三世卦。益卦为损益、收益之意,利有所往,利涉大川,多主吉。

   北宋易学家邵雍解

   损上益下,奋发有为;进取成名,商贾获利。

   得此卦者,正当好运,奋发图进,得人帮助,能获名利。

   台湾傅佩荣解

   时运:得意之时,改旧换新。

   财运:贸易要快,才有利益。

   家宅:小心风雷;婚姻好合。

   身体:肝火太盛。

   传统解卦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巽)相叠。巽为风;震为雷。风雷激荡,其势愈强,雷愈响,风雷相助互长,交相助益。此卦与损卦相反。它是损上以益下,后者是损下以益上。二卦阐述的是损益的原则。

   大象:强风配快雷,声威增长之象,长男配长女,夫妇合体,增益儿孙之象。

   运势:现正当吉运,可得贵人之助而成功,宜施惠于人,施比受更有福。

   事业:大胆投入,勇于支持他人事业,必相得益彰。勇敢前进,敢作敢为。只要心地善良、纯洁、谦虚,事业必定与日俱增,前程无可限量。助人宜即时,要在应急。开拓事业,内部团结一致,人心所向,树立恒心,不怕冒险犯难。

   经商:勿追求小利,让利于顾客,反而必获丰厚利润,切忌贪心不足!在遇到危险时应向他人求教,争取诚实的援助。

   求名:真心实意地施惠于他人,自己必然可以得到诚心诚意的回报,并且获得支持,事业必成。

   婚恋:相亲相爱,良缘天定。

   决策:心胸开阔,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好,得到众人的支持。自己贵在树立恒心,克服三心二意。尤其要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借助对方的力量,充实和发展自己。树立必要的冒险精神。平日要施善于人。因此,即使遇到危险也会得到他人救助。

   台湾张铭仁解卦

  益:表示利益、好处,是由上对下的一种好的给予,主吉象。对事业投资都有相当的帮助,可得贵人来相助、扶持。

   解释:有利益,有好处。

   特性:重大我,轻小我,热心公益,爱热闹场合,团体事务协调工作。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少,在朋友口碑中不错。

   运势:乘盛吉之运,可得他人之助而诸事顺畅,家业有成。大致吉利之运也。

   家运:有喜悦之象,发达之意。

   疾病:可治愈,提防肝胆、肠胃之疾,或性病等。

   胎孕:胎有不安。

   子女:得家人之喜爱,天真顽皮。

   周转:可成。

   买卖:可得大利。

   等人:迟来。因有好事相告。

   寻人:难逢,防有害。若出走者会自回。

   失物:有望可寻回。

   外出:有利可获。大胆外出行动。

   考试:成绩优良,父母有喜悦之象。

   诉讼:有牢狱之灾,或事因女人、房地产引起,宜和解。

   求事:大好时机,勿错过。

   改行:有利。

   开业:开业者则大有利图。

   ~~~~~~~

   风雷益六四爻详解

  六四爻辞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白话文解释

   六四:中衍向周公报告了处理殷室遗民之事,周公听从了,顺利地将殷商遗民分封给各封国。

   《象辞》说:周公听从了王命,说明君臣上下团结更加巩固。

   北宋易学家邵雍解

   平:得此爻者,或会迁居,或有修造,诉者利,官者伸。做官的会被领导委以重任。

   台湾傅佩荣解

   时运:眼前有难,暂避为宜。

   财运:改迁他处,另开店面。

   家宅:最好迁移;另找媒人。

   身体:外地就医。

   六四爻动变得:天雷无妄。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乾)相叠。乾为天为刚为健;震为雷为刚为动。动而健,刚阳盛,人心振奋,必有所得,但唯循纯正,不可妄行。无妄必有获,必可致福。

  本人对易经道行虽然不深,但也潜心用苦研究了一两年,负责任的说一句,易经不能治病(当然,这里要说个例外,那就是中医的学说是以易经为基础的,有《伤寒论》,《皇帝内经》,《素问》,这三个中医佳作除外,此三佳作是中医必读宝典,能济世救人。但你问的是易经通能不能治病,而不是中医能不能治病)。本人以学易理为主,学占卦为辅,本人也用易经也帮人占卦,至今为止准确率也在90%以上。所以,易经能测吉凶祸福,更重要的是能参悟人事,物事,情理。而不能治病,这不是医书。

  久旱急需雨,病急求药心。此为人间之苦。但有人抓住了病急求医的心理,借用易经之名,到处骗患者钱财,此种人,人神共愤!早晚没有好报。易经里早说明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是教人循天道,天道好生,救苦大众。

  那些借易经骗病人财钱的人,必不得好报,就算他活到一百岁,那报应必在子孙,这是必然的。人都是聪明的,他骗别人一时,骗不了明人一世。坏事做多了,自然有人来收拾。这叫“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所以,劝各位病者可以求真正有易理基础的人问一些建议,但不可信那些乱用易经来骗钱的人。病急还须求名医,最主要自己心态要放得下,生死有命,有生必有死,有死才有生。冬天到了,百木成枯枝。等春天来了,枯枝长新芽,然后有百花开,这是自然。看得开,放得下,自然健康,长命百岁!

  《易经》对中医起作用?

  《易经》对中医防治学的影响很大,如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强调杜渐防微,和《黄帝内经》治未病的防治思想相一致。《易经·否卦》云:“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人在面临否卦的严重时刻,倘能经常保持“我将灭亡!我将灭亡!”的警惕,加强锻炼身体,这样不但不会灭亡,还会像根深蒂固的桑树一样长生。 《易经》十分重视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易经·萃卦》曰:“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即谓因病而唉声叹气,没有丝毫好处,不如扶病走动走动,虽有小吝,终究对病无大妨碍。也就是说,“即忧虑,又叹息,这样是没有什么吉利的”。[6]《易经·无妄》说:“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得病之后不要胡思乱想,只要心情舒畅,不吃药也会好的”。《易经·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过度紧张却使我们长期而反复地处于超生理的紧张状态,如果不加警惕,将会危害身体健康”。中医心理学的观点与《易经》的看法相一致。情绪失调常常是疾病的先兆。忿怒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易经》在养生方面的许多重要的富有哲理的见解,告诉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注意身体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多数严重的疾病往往是经过多年缓慢发展的结果。这对中医养生学也有直接的重要影响。 《易经》对中医治则的影响很大。机体阴阳失衡即为病态,调整阴阳为中医的根本治则。易道尚中,中医的理、法、方、药,都离不开“中”字,选方遗药,掌握药味、药性和药力,都以“中”病为宜,过与不及都不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既济》与《未济》二卦相对,相互对立转化。临床上心火与肾水未济,可致心神不宁,腰痛头晕等证。如水不涵木而致风火上窜,头疼目赤,用“滋水涵木”法治疗,可使水火既济,保持阴阳平衡。中医学维持机体稳态的治则,与易象卦理息息相通。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比类和阴阳观念,总结前人用药经验提出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辩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秦国名医医和即曾自觉运用当时卦象成说解说、分析晋侯的病情(《左传·昭公元年》)。《易经》提出“八卦气验”,论及节气与疾病的联系,是中医气象医学之发源。如每年春分惊蜇前后,天气突变日数最多,人为祸事、空中或地面意外伤亡也是全年之冠。无明患病的频率,更是春分和秋分前后最为显著。由此,我们领悟到一个道理,宇宙是大周天,人体是小周天,人还是脱离不了潜在自然率周而复始的摆布和干扰。[7]《易经》的这种思想促进了中医气象医学和时间医学的发展。所以,中医理论的发展才是振兴中医之根本。 总之,《易经》一言以蔽之,曰:变易而已矣。曰变易,曰不易,曰渐变,曰突变,括此数义,医道可尽矣。作为中医学的源头活水,《易经》的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对立统一观以及取类比象等义理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得到了详尽的发挥和成功的运用。甚至当今世界上许多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也多受《易经》思维方式的影响。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F.卡普拉吸收了中国古代《易经》和道家著作中关于阴和阳的互补、平衡、循环的概念,以及道家的自然无为的思想,构造新的世界文化模式。[8]在中国三千年的文化中,几乎所有最伟大和最重要的著作都受到这本书的启发,或者对它的论题的解释产生影响。[9]特别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只有用古老《易经》的思维方法和现代西方的科学方法,来重新审视和研究中医学才能取得本质性进展。这种中西文化的融合,正是中医振兴的契机。

  易经如何,治病

  易经不是治病的书,当然不可以治病,不能提供具体的治疗方案。有说能治病的,肯定骗人骗钱骗色的。

  易经可以治病吗?想知道是怎么治疗的(身体疾病)

  医易同源,中医学的理论中有很多采用了易经的说理方式,如“五运六气”等。但是不等于易经的理论就能对疾病的治疗起直接的指导作用。想知道怎么治疗疾病,光研究易经是远远不够的。

下一篇: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股东持股5%以上和以下的区别)
上一篇:秦安县召开印刷发行企业业务培训会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