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可以通过绝对估值的方式找到价值底
消费品行业为何得到了市场的长期偏爱?它与科技股投资有何异同?消费品行业研究的经验,可否扩充到科技股投资方面?
田间:消费品行业的研究经验不适合扩充到科技行业,主要因为这是两个行业,它们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周期性完全不同,所处的产业生命周期也不同。
商业模式不同决定了竞争的关键的不同:消费品绝大多数都是2C的,竞争的关键点在于产品品质安全、渠道优势、组织效率、品牌营销等等。而科技类企业都是绝大多数都是2B的,竞争的关键是成本控制、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应用推广等。
两者的周期性不同。消费品尤其是必选消费品,由于是高频消费甚至可以看成一个长久期的资产,下游需求是非常稳定的。而即使是可选消费品其周期性也会相对弱一点,主要是更新周期叠加地产周期。但科技企业的周期性比较强,叠加了技术周期、投资周期,以及我国特有的国产替代周期。其中技术突破带来的周期可能是颠覆性的,带来行业格局的大变动;而库存周期加扩产周期,使得科技与投资的关联度更大;叠加国产替代周期会使得科技股在中国的成长性强于周期性,但是也是不同于消费的。
所处的产业生命周期不同。消费品大多数处于成熟期,或者成长期。这决定了业绩确定性高。科技类公司多数处于成长期早期,或萌芽期,更为早期的阶段。在业绩释放方面,早期是以研发投入占比较高,转固以后,研发开支或者费用化或者资本化,业绩还会有一个爬坡期,消费品公司的业绩释放比较容易立竿见影,释放周期比较短。
通过与科技股的对比,看到消费品行业的商业模式、周期性、产业生命周期所处位置等,决定了消费品公司的业绩稳定、确定性高、持续性强,在估值方面可以通过绝对估值的方式找到价值底,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的相互印证,把握公司的价值。进而决定了股价的低波动、和持股的较好体验。
因此投资消费类公司,不仅有成长期的投资阶段,还有成熟期的格局稳定利润率上升的黄金期可投。而对于科技类公司而言,就是要通过创新去不断颠覆和超越,进入成熟期就意味着缺少创新,因此成熟期的科技公司缺少投资价值,也缺少稳定盈利的黄金期。投资的周期要短于消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