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询价新规实施逾一个月新股发行市盈率超募比例大增
投行的承销费明显增加。根据统计,上述23家新股共有7家公司的承销保荐费超1亿元,占比约三成。其中,中科微至保荐承销费用高达2.08亿元,
记者注意到,询价新规落地后,买方机构“抱团报价”情况受到遏制。在新规前,注册制IPO询价入围报价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往往仅差几分钱,而询价新规落地后,报价更为分散。
中信证券研究数据显示,规则修订前,科创板、创业板的有效报价区间宽度中枢分别为0.4%、0.6%。新规之后,科创板、创业板的有效报价区间宽度中枢分别拓展为20.3%、16.9%。
如9月30日询价的中自科技、凯尔达、汇宇制药有效报价区间扩大到20%~40%。而询价制度修订之前,IPO询价入围报价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往往仅几分钱的落差,区间宽度不足1%。从投资者入围的情况看,4单项目入围比例31%~87%,较新规发布前有所下降。
中信证券认为,新规后注册制新股的定价中枢有所上升,目前已有多只新股定价突破“四值孰低”。新规修订前,科创板、创业板新股绝大部分以略低于“四值孰低”的价格定价发行。
由于新股发行市盈率大幅提升,近期多家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包括、可孚医疗、、中科微至等。三天四只新股破发,新股不败神话就此破灭。
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坦言,“尽管询价制度调整后,机构抱团压低发行价的现象被遏制,然而却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部分新股发行市盈率大幅提升,这也是破发的主要原因。”
“最近破发的比较多,我们网下打新都变得谨慎了,”深圳一家私募高管对记者表示,“未来网上和网下参与打新的风险可能会有所提升,打新收益率也会下降。投资者在参与打新时需要提升风险意识,加强对新股基本面的研究,优选基本面与估值相匹配的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