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指数的大Bug - “快速纳入机制”

2021-08-17 18:51:47

  至于恒生科技指数,全部30只,同期有14只上涨,数量接近一半,体现出企业质地的差别,其中表现最好的是明源云(28.25, -1.50, -5.04%),其次是小米,最差的是新东方在线%)和汽车之家。

  拖累最厉害的,依次是阿里巴巴、阿里健康(11.76, -0.12, -1.01%)、平安好医生(69.55, 0.75,1.09%),这不包括被删除的,由于当初加起来比重不到6%,故此忽略不看。

  这机制不是恒生指数(25696.711, -484.75, -1.85%)公司独创,纳斯达克编制部份指数时也会采用,例如丹麦OMX哥本哈根20指数、瑞典OMX斯德哥尔摩30指数等。

  火热的新股估值往往充满泡沫,更甚的是,随着港股逐步A股化,以及新股打着稀缺性的旗号,吸引大量散户进场,促使泡沫进一步巨大化,也令恒生科技指数成为了巨大的牺牲品。

  从发布至今,恒生科技指数一共出现了四次快速纳入,分别是京东健康(70.75, -3.50, -4.71%)、快手、百度以及哔哩哔哩。

  由于快速纳入的重点在于市值够大,变相来说公司被纳入后,占比将会不轻,大一点的波动对指数也会带来明显的影响。

  从各别股票纳入至今,跌幅均达到20%以上,京东健康跌了56%,市值从5800亿跌至2600亿。

下一篇:股票被套了怎么解套?股票被套怎么办
上一篇:仓位控制短中长线的仓位配置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