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发生多次工商变更,澄清资金链危机背后仍存困局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每日优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由马蕾变更为孙玉英。每日优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份,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由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之后,每日优鲜股价持续下跌,8月2日每日优鲜股价跌幅超13%,收报0.1美元/股。2021年6月份,每日优鲜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发行价达13美元,发展至今,公司股价已经跌去超99%。
“造成这些变更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法定代表人、高管的变化,既有可能与资本的进出有关,也有可能是相关高管为应对即将到来的诉讼潮而做出的自保动作。”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告诉《证券日报》
每日优鲜“败走”引发市场对生鲜行业盈利模式的关注,公司的发展历程也能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现状和困境。“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全球范围来看,生鲜品类一直是电商领域最难啃的‘骨头’。”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对《证券日报》
疫情期间,消费者无法到线下商超或者菜市场购买蔬菜水果,很多消费行为“被迫”转移到了线上,人们线上购买生鲜的习惯逐渐被培养起来。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和盒马等众多生鲜电商在疫情期间表现十分亮眼,解决了人们在封控期间的日常生活所需,消费者的消费频次也非常高。
但是,目前该行业内的公司依旧面临盈利困难的问题。据每日优鲜公布的财务数据,2019年以来,公司归母净利润均为亏损状态,2019年、2020年亏损分别为30.96亿元和16.56亿元。2021年公司延续亏损状态,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30.17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196.66%。
生鲜电商行业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多模式共存的时期,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行业模式主要有前置仓模式、“到店+到家”模式、集中仓储模式以及平台模式,比如京东到家这种生鲜电商平台,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平台。“一些生鲜电商企业盲目扩张,比如将前置仓模式布局在一些低线城市,但是这些市场人口密度不高、对线上购物的依赖程度也不高。在这些城市布局依旧需要高获客成本和高物流投入,这会加剧生鲜电商企业的亏损。”文志宏补充道。
“生鲜电商是个好生意,因为民以食为天,其市场空间足够大。”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证券日报》
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即便难做但还是有很多企业涌入生鲜电商行业。“虽然目前生鲜电商行业还面临着诸多难题,但是由于行业具备高频且刚需的特点,很多企业想抓住这个入口积累大量用户,然后以此为基础延伸至别的商品和服务上。”文志宏表示。
不过,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企业还需要努力修炼内功,才能在困难重重的现状下找到适合市场和自身的商业模式。“生鲜电商企业需要回归产品本身、深耕供应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对《证券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