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虚假交易,3家金融机构被处分!民生银行、
严打虚假交易,3家金融机构被处分!民生银行、南粤银行上演“多事之秋”
来源:科技金融说
民生银行与南粤银行的“多事之秋”。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7月5日发布自律处分信息,因参与倒量虚假交易,民生银行、南粤银行和国信证券被交易商协会自律处分。
据交易商协会官网消息,民生银行存在以下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一是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在开展做市业务时主导开展倒量等虚假交易。2020年四季度多个交易日内,民生银行作为债券的最初卖出方和最终买入方,主导并开展了多组当日较短时间内卖出后买入、价量相同的闭环交易。相关交易并未影响民生银行持仓,并未反映合理经济目的,实质上是倒量的虚假交易。二是作为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管理机构,未及时召开“18乍浦建设MTN001”持有人会议,持有人会议组织召开不符合规定程序。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定,经2021年第9次自律处分会议审议,对民生银行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其针对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南粤银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在开展做市业务时参与了倒量虚假交易。2020年四季度多个交易日内,南粤银行参与了多组当日较短时间内卖出后买入、价量相同的闭环交易。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定,经2021年第9次自律处分会议审议,对南粤银行予以诫勉谈话;责令其针对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01
营收净利双降,罚单不断
民生银行的“多事之秋”
说起民生银行,近年来的“麻烦”确实不断。
就在上个月末(6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福建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行因理财产品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投前调查不尽职及未按工程进度发放贷款,被罚100万,相关负责人黄晓林、陈娟、李容均被给予警告。
具体来看,此次民生银行福州分行违规行为包括:理财产品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投前调查不尽职、未按工程进度发放贷款。
据统计,这已经民生银行6月收到的第三张罚单。此前,该行莆田分行、武汉分行也曾收到监管罚单,加上此次的福州分行,3家分行合计被罚没近500万元,10名责任人被警告。
从经营情况来看,2021年一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30.72亿元,同比下降12.69%,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7.47亿元、147.57亿元,同比下降11.43%、11.69%,成为A股上市股份行中唯一一家营收、净利润同时大降的银行。
业绩异常波动引发监管关注,此前上交所向民生银行发函,要求其对行内信贷资产、金融投资资产以及经营业绩的具体指标变化进行说明。
对于业绩下滑,民生银行表示: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行持续压降非标准化投资,非标投资规模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相关收益同比下降35.38亿元;债券收益率区间震荡,缺乏上年同期债券市场的趋势性交易机会,相关收益同比下降26.86亿元;贷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抵消了规模增长的影响,贷款利息收入同比基本持平。
在业绩不振的同时,民生银行还遭遇大股东清仓减持。该行日前发布公告称,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人寿”)与东方集团(600811)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股份”)、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有限”)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华夏人寿拟在未来12个月内减持民生银行股份。
02
两大股东破产重组,卷入医美贷骗局
南粤银行亦不太平
地处广东的南粤银行,近年来因贷款业务也多次收到监管罚单。
2019年9月16日,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南粤银行第一直属支行被罚30万元,相关负责人被处予警告处分;2020年12月31日,南粤银行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以及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遭罚197万元,相关负责人被罚8.8万元。在此之前,该行还曾因授信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以贷转存等事由领到罚单。
此外,因卷入医美贷骗局,南粤银行近期也是备注关注。据AI财经社报道,南粤银行多次卷入到医美贷骗局中,中国裁判文书网曾披露一起医美诈骗案件,南粤银行便牵涉其中。一犯罪团伙创办了多家公司,以“全免医美”“贷款不用还”为诱饵,吸引客户申请医美贷款。从2015年12月开始,即分期(即科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的平台)与南粤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客户通过即分期向南粤银行申请消费金融贷款。在该案件中,犯罪团伙制造了虚假的客户信息和流水材料,通过即分期骗取南粤银行的贷款。
屋漏偏逢连阴雨。在各种“麻烦”纷沓而至之时,据联合资信的评级报告显示,这南粤银行两大股东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6.5%)、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8.88%)都面临破产重组与破产清算,其持有的南粤银行全部股权对外质押且被冻结。更为不妙的是,南粤银行为金立通信开出的承兑汇票已经发生垫付,后转为贷款。而在2020年5月,湛江晨鸣浆纸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新光控股和金立通信分别退而成为第二和第三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