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为什么不改革(B股为什么至今不解决)
b股为什么一拖再拖不改革?
现在B股一潭死水,里面质量好的股票不多。最宝贵的壳资源随着注册制的展开也变得不值钱了。大股东都希望自生自灭,改革动力不足。国外投资者多在高点撤了,里面都是国内等拆迁的中小机构和散户,对政策影响力不够,管理方也懒得动。买了B股就当支援国家建设吧
国家将怎么处理B股市场
国家目前还没有明确取消B股市场,不过B股市场持续暴跌确实是有目共睹的困境。所以改革是肯定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如果说,20年前我们被迫推出以外币标价的B股市场,是为了将境外的外汇资金“引进来”;那么,20年后的今天,我们即将推出人民币标价的国际板,则是为了让境内外汇资金“走出去”。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关闭B股市场,推出国际板,并用人民币“统一”我国股市。
目前,沪深B股市场共有106只股票挂牌交易,其中,21只B股的每股净资产已跌破面值;40只B股的未分配利润为负数;58只B股今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不足1分钱。在106只B股中,只有晨鸣B属A +B+H股,85只属于A +B股,其余20只属纯粹B股。
有人主张,将B股转入国际板。这是一个糟糕的主意,因为上交所即将推出的国际板,其挂牌对象只能是世界一流的外国大企业,而且至少应该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外国大企业,而B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全是本国企业,更谈不上世界一流,因此,B股市场所有企业都没有资格进入国际板挂牌。
笔者认为,关闭B股市场,在操作上十分简单,大体可采用三种不同路径让B股消失。在具体操作时,最好选择弱市低位,先让全部B股永久性停止交易,然后,再按以下三种不同方式处置全部B股:
(1)85只A +B股及1只A +B+H股:采用“增发A股+回购并注销B股”模式。即按1:1等量增发A股,用以回购B股,然后注销全部B股。也就是说,通过定向增发A股,由公司大股东或战略机构投资者以部分现金或部分资产的出资形式帮助公司共同回购B股,并以1:1的比例直接将B股转换为A股,这部分股份的最终持有人只能是公司大股东或战略机构投资者,锁定期为12个月。
(2)对20只纯粹B股中的绩优者采用“先私有化+后回归A股”模式。即选择财务状况好、业绩优秀的B股,由公司大股东掏钱,或吸纳新的战略机构投资者出资,帮助公司首先完成对B股的私有化收购,再回归A股市场重新申请IPO。
(3)对20只纯粹B股中的绩差者采用“完全私有化”模式退出股市。即对于那些业绩较差、而且不符合A股IPO条件的纯粹B股,由公司大股东或公司自己掏钱收购,对B股实现完全的私有化处置,彻底退出中国股市。当然,这类公司在私有化之后,经过重组等条件成熟后,也可以再进入A股市场重新申请IPO。
B股指数罕见暴跌,市场仅剩86只个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B股指数罕见暴跌,市场上仅剩86只个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受到成份股大跌的影响。近期A股和港股的市场欠佳,所以也导致B股受到了影响。比如伊泰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企业之一,受到A股煤炭指数的下跌影响,伊泰b股也下跌了,B股的下跌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不知情的投资者可能会被如此大的跌幅所吓到。
1.B股指数罕见暴跌,多只个股跌停,造成如今这样的原因,也是因为b股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取这样的名字也是为了区别A股和H股等,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含义。B股市场的公司注册地和上市地点都在境内,也是为了解决外资直接购买我国公司创立的市场,由于A股加速对外开放,也导致B股逐渐被边缘化,而B股的功能定位也在逐步丧失,所以市场上仅仅剩下86只个股。
2.是由于成份股大跌的原因,b股指数暴跌也受到A股和港股的影响
B股指数暴跌也是受到其他股价大跌的影响,特别是A股和港股的市场表现力不佳,就会拖累b股公司同步在A股和港股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但整体来看,b股的市场有非常不错的表现,而也是由于近期A股欧美和日韩股市的下跌,也打击到市场情绪,造成了这样的情况。
总而言之,造成B股指数罕见暴跌的原因还受到汇率和流动性的影响,大多数b股公司同时会在A股上市,所以受到的影响也会比较大。如果B股投资者预期人民币会继续贬值的话,那么就会大幅抛售b股,造成B股的市场动荡,让其流动性不足,给B股市场带来毁灭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