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强化党建引领让社区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2022-11-03 08:26:51

  山丹县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找准服务群众小切口,打造社区治理强引擎,构建“大党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网格化治理、一键式响应”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做优体系,推动党建引领一贯到底。认真落实市委“一意见两指引”,率先在甘肃省推进城郊镇管理体制改革,将清泉镇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由“五办五中心一队一院”优化设置为“一委三办三局六中心一队”,实体化设置运行城市社区党工委和城市社区管理局,调剂行政编制18名,事业编制52名,专门管理城市社区,且人员编制、财政预算单列,构建了扁平高效的城郊镇组织架构。优化职能配置,建立社区服务事项、准入事项和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等5张清单,统筹推进机构规范运行、赋能扩权减负、进城农民市民化管理等8项工作,推动城市社区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健全机制,探索和谐善治有效路径。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机制,深度总结组建党建共同体的做法,出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2个《工作规范指引》,细化标准规范,在城市社区,提出围绕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打破条块、隶属限制,采取“社区+机关+农村+商圈+企业”等联建模式,打造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组建社区“大党委”和“社工委”,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有新方向、干有新平台、事有新成效。健全完善“三张清单”明责、“四诺问效”考责、“动态管理”用责管理机制,有效保障“大党委+社工委”社区治理体系规范运行,推动党组织间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社会公共资源向社区集聚、各类群体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丰富载体,汇聚各方参与强劲动力。落实落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178个共驻共建单位、2578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组织联动、党员联管、资源联用、事务联商、和谐联创、责任联担和抱团式、菜单式、结对式、组团式、融合式、轮值式“六联六式”服务,推动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农村流入城区党员“1223”管理模式,引导2307名流入城区党员安心融入“新家庭”,主动参与“微治理”。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实施“红色物业”行动,吸纳医务人员、民警和志愿者组建服务队46支,全面做好诉求收集、代办帮办,使得居民群众生活更有“温度”、更有质感。落实“4+X五方共议”民主协商机制,定期开展“居民说事”,引导居民群众以“主人翁”身份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织密网格,打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按照社区建在连片小区、网格细分到楼栋单元的原则,将6个社区增至12个,46个大网格增至86个,120个小网格增至167个,每个社区由1名县级领导包抓,每个网格确定1名社区党员干部包联,配备1名网格党支部书记、1名专职网格员和多名协管员,构建起“大网格党支部、小网格党小组、党员楼院长”+应急状态下临时党支部的网格治理体系。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团队式服务”工作模式,建立服务热线、手机网络、居民意见箱、社情民意建言会、干部日志“五位一体”民意通道,健全居民群众诉求分层响应机制,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联系户4级服务主体全部实行“首问责任制”,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就医看病、供电用水、物业服务等急难愁盼问题1800多个,让群众诉求有人响应、有机制解决。

  智慧赋能,助力社区治理提质增效。实施智慧党建信息工程,融合综治、城管、政务服务等平台和爱山丹、山丹泊车等小程序,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开发“丹城小管家”小程序,设置“社区宣传、政事帮办、便民服务、有事您说”模块,将社区网格服务体系迁移上线,平时状态下启用居民网上点单、平台智能派单、服务团队高效落单、服务对象即时评价的信息化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服务更加高效、精准。应急状态下,利用组织工作“一键响应”系统启动干部下沉工作机制,成立临时党支部,将工作部署传达至社区一线,让党员迅速动起来、群众及时跟上来、服务精准保障上,实现一个平台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一部程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一套体系提升社区工作效能。

下一篇:“联”出幸福共同体——城关镇新建东村社区“五社联动”工作纪实
上一篇:借壳是重大重组吗(重组和借壳哪里利好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