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新替代
年的第一个周期里,“旧三位一体”策略之一就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以中国香港为例,中国政府一方面促进了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的发展,推出了包括人民币债券在内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举措构建了离岸人民币资金回流内地的机制等(张明,
尽管在过去以“旧三位一体”为中心的发展周期里,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与成就,然而,在2016与2017年期间,人民币国际化似乎陷入了停滞,突出表现之一就是重视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而相对忽视在岸金融市场开放。离岸金融市场主要为境内流向境外的人民币资产提供投融资渠道,但人民币回流却缺乏有效途径(丁一兵,2016)。长期以来国内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金融市场、外资持股境内金融机构仍有国家范围、额度和严格的比例限制。只注重离岸市场建设而忽视在岸金融市场开放阻碍了人民币形成境内外顺畅的循环机制(张明和王喆,2021)。
针对上述问题,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在推动境外主体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方面已经有一些新的思路了。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开始调整资本账户开放的节奏和方向,加快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步伐,但当时效果不甚显著。早期中国政府主要依靠在离岸市场上培养人民币的产品,培养境外投资者的需求,但在2017年之后转为大幅度开放在岸市场,直接向境外投资者开放在岸金融市场,来吸引他们长期持有人民币资产。
从2018年起,随着一系列支持金融开放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币国际化在新周期的发展策略也逐渐清晰,可以概括为以“推动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加快开放在岸金融市场+鼓励‘一带一路’沿线等区域的人民币使用”为核心的新“三位一体”策略(张明和李曦晨,2019)。新“三位一体”策略中对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了新的替代思路,即加快在岸金融市场开放进程,形成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良性互动。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周期里,在岸金融市场加快开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加快向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国内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重要表现是逐渐放宽并最终取消了境外投资者的额度限制。2019年9月,正式取消QFII和RQFII的额度限制,同时取消投资国家和地区限制。2020年,提前取消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其二,加快境内外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2017年以来,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2021年2月,符合条件的上海科创板股票被纳入沪深港通股票范围。2021年9月,债券通“南向通”正式上线。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推出和完善不仅有助于充裕国内资本市场资金,还有助于完善国内投资者的理念和行为。
其三,推进中国资产价格指数的国际化。一方面,中国A股和债市相继被纳入MSCI指数、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等全球流行指数,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资产价格指数的国际化,这将在中长期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进入,提高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