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铁骨铮铮!拒绝日企投资
方便面是20世纪50年代,从日本诞生的,所以,日本作为方便面的发源地,在全世界的方便面行业中都占有绝对的主导权。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加快了前进的脚步,方便面也是在那时才进入了中国的市场。
我们国家大多数方便面的品牌都有日资的加入,只有一个方便面品牌没有加入日资,那就是白象方便面。冬季残奥会,让更多人的人知道了白象方便面的存在,认识了国货之光白象方便面。
1970年,我国的第一批方便面产于上海的益民厂,但是,那时的中国人,制造方便面的技术并不是很完善,产量跟不上,再加上价格方面也比较高,所以那时的方便面在中国是一种奢侈品。
中国发展速度得到提高以后,国内的方便面企业才有了外资的进入,很多外资都想进入中国抢占市场,市场上出现了好多品种的方便面,也出现了高端跟低端产品的两极分化形式。
外资的加入,扩大了国内市场的产能,也加大了国内的方便面市场,国内的方便面产值达到了2700多亿,又过了2年,我们国家迎来了方便面的巅峰时期。
国内的方便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小牌方便面被打压,最终慢慢消失了,最后康师傅、统一、今麦郎三个品牌的方便面,占据了国内的市场。
最为优秀的就是康师傅方便面了,它占据了国内方便面行业46%的份额,遥遥领先,将其他的品牌甩在两人后面。
但是,国内方便面的三大巨头都已经被日资收购,里面都有日资的股份,其中康师傅日资占股33.18%,统一日资占股30%,今麦郎日资占股33.4%。
看来,国内的三大方便面企业,当初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离不开日资的帮助,所以现在这三家企业占据了国内大多数的市场。
但是我们的国货之光白象方便面却一直拒绝日资的入驻,被方便面的三个龙头挤压,很难有所发展,白象仅仅只有7%的市场份额,可见日资对国内的方便面市场有多大的影响。
应该很多90后的小伙伴都知道白象方便面吧,白象作为最早的国有企业,虽然国家的制度一直在改变,但是白象却一直没有调整制度,而且白象工厂亏损严重,直到1996年,姚忠良打破了这个僵局。
姚忠良的到来改变了白象方便面厂的局面,他从小就希望可以弛聘在无尽的沙漠里,当一个大将军,所以,长大后的姚忠良选择了参军,退役之后的姚忠良被安排到了地方粮食局。
但是,白象方便面作为粮食局的下属,基本每年都在亏损,1996年的时候,亏损金额更是达到了1000多万,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换了好几次领导,但是始终还是亏损的转态。
姚忠良就是在这儿样的情况下接受了白象方便面厂,担任总经理,但是,他希望有用人的自主权,这个要求得到了粮食局的批准。
进入厂子以后,姚忠良发在存在很多问题,调整了一些年龄稍大点的工人,同时,还招聘有能力的管理人员跟销售人员。
姚忠良从不摆架子,大多数事情都亲力亲为,自己带着销售人员,骑着三轮车销售方便面。
最终,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隔年,白象方便面的销售额就达到了上亿,在后面,更是达到了6亿的销售额。在后来人事调整,姚忠良感觉自己很被动,便选择了退出。
姚忠良在白象的这4年,给白象的制度做了很大的突破完善,但是姚忠良退出后,白象内部人员却矛盾不断,销售量也日益减少,最终,公司还是确定将姚忠良请回来。
姚忠良回来以后,白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曾年收入突破了40亿,白象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大多数员工都是残疾人。
近年来,国内方便面市场需求量越来越低,还被其他三大品牌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希望白象可以夹缝中求生,提高产品的质量,多宣传,在抢回一点市场份额。
被誉为国货之光的白象方便面,对社会的贡献,对残疾工人的帮助,让白象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国企,而且坚决抗拒日资的加入,这一点就比其他三大品牌强很多,希望我们的国货之光白象方便面可以在市场里屹立不倒,希望白象越来越好。支持国货,支持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