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异化竞争力,到对组织架构的判断

2021-11-14 15:56:52

  从我公开持仓能看到,2019年三季度就重仓了某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的龙头企业,那时候公司市值在1300到1400亿左右,今天市值已经突破了1万亿。从当时的估值能看到,市场的主流观点是看空这家公司的。当时市场对它的全球竞争力有质疑,大家认为这个企业和LG有差距,随着韩系电池厂商进入中国,会带来短期冲击。也有一些人认为公司的毛利率一定会系统性收缩,才有可能拉动电动车放量。这些负面观点,都压制了当时的估值水平。

  当时我有比较强的信心,认为这家企业只需要2到3年时间就能追上LG,时间稍微再长一点,肯定能超越LG。底层逻辑很简单,就是人的要素不同,中国制造的高效率、工程师红利、以及公司这帮团队的战斗力。公司团队在做ATL的时候,就已经打败过日本和韩国企业。通过对客户以及供应商的调研,发现这家公司以非常快的加速度靠近LG。

  电池行业有强者恒强的特点。 消费电池到动力电池,巨头都是LG、三星、松下这些。ATL是怎么在这样一个行业中,从零起步,最终超越当时的巨头,占据消费电池市场超过70%利润的呢?这家公司的团队,做了一条差异化的技术路径,从第一性原理吃饭,解决了软包电池的胀气问题。在软包电池中,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电解液里头有杂质,杂质会带来电解液的化学副反应,产生胀气问题。海外企业的做法是,一道除杂,不行就二道除杂、三道除杂,这种方式成本很高。 而国内这家公司去分析产生化学副反应背后的机理是什么,从反应链条的根本出发,通过添加正确的化学物质,从第一性原理去解决问题。所以在当时,我们投这个公司的时候内心很笃定,即便市场分歧很大。回头看,这个公司的发展甚至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在2019年的时候,我们也很看好电动车产业的未来,记得2019年11月电动车板块启动的时候,我们基于短期市场的感觉,觉得这个板块会涨起来。但你们看我的持仓, 只投了这个产业里面少数的环节,我们并不是看好这个方向,就把赛道里面的股票都买一遍,而是只投少数具有竞争力的环节。我们不太做基于短期判断的交易,愿意用比较长的忍耐力,去抵制住诱惑。我们不追求短期业绩排名,投资还是看长一些会更好。

下一篇:投资时很能忍耐
上一篇:四周连续净流入中止!北向资金一周净流出26亿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