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剪刀差”再创新高 保供稳价不能松懈

2021-11-11 14:25:39

  国家统计局11月10日发布2021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1.5%,涨幅较9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为年内次高。PPI同比上涨13.5%,涨幅较9月扩大2.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5%,创2002年以来的最大月度环比涨幅。

  “从数据上来看,10月CPI涨幅扩大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季节性回升加上国家收储,猪价同比降幅收窄明显,对CPI同比拖累减少;二是受前期异常天气叠加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的影响,菜价大幅上涨,明显超越季节性,带动CPI同比反弹。”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来看,10月同比上涨1.3%,涨幅较9月扩大0.1%,显示服务业需求复苏有所抬升,总体价格水平保持平稳。

  中国民生银行(3.910, 0.04, 1.03%)首席研究员温彬对本报记者分析表示,从涨价构成上看,10月CPI同比涨幅为年内新高,略超市场预期,虽然有去年同期基数回落的原因,但不能忽视新涨价因素的推动。同时,环比价格较快上涨是10月CPI的显著特征,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是主要原因。

  农业农村部11月10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其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已达到5.83元/公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10月份,受降雨天气、夏秋换茬、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鲜菜价格上涨16.6%,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近五成。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10月CPI上涨有所加快,但PPI上涨更快。数据显示,10月份PPI同比上涨13.5%,涨幅较9月扩大2.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5%,创2002年以来的最大月度环比涨幅。PPI与CPI的剪刀差再创新高,已经到达12个百分点,比9月增加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特别是第二、第三季度以来,PPI涨幅持续扩大,其原因既有国际方面的,又有国内方面的。”苏剑表示,从国际因素来看,德尔塔变种毒株在国外流行,疫情反复导致生产企业供应受限,全球能源品、原材料等大宗商品持续高涨。

  从国内因素来看,极端气候现象以及双控、双碳政策导致供给下行大于需求下行。PPI高位运行,对于上游生产企业而言,尽管出厂价格攀升,利润率有所提高,但若是能耗双控政策下对企业限电限产,则难以扩大生产及投资,行为影响有限;对于中下游企业,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造成的成本压力,且与CPI增速走势形成明显“剪刀差”,带来较大程度的利润挤压。

  不过,尽管10月PPI同比创新高,但惯性因素占据主导。事实上,今年特别是10月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保供稳价特别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煤炭,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使得10月下旬流通领域煤炭价格总体已经出现明显回落,回归到较合理的价格区间范围。

  其一,是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放宽燃煤电价浮动比例,加速电力市场化改革,电价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释放出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打破价格刚性约束的信号,鉴于电力在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力,可以预期2022年随着电价上调,或将对工业部门和居民消费部门造成一定的成本推动压力,进而一定程度地抬升整体物价水平。

  其二,是10月下旬流通领域石油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从短期看,尽管居民用天然气费用存在一定惯性,但若保持较长期限的价格上涨,则会对居民用天然气费用产生一定推动。同时,石油天然气不同于煤炭,我国的原油和液化石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因此定价主要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温彬分析表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仍是推动PPI超预期上涨的主要原因。下一阶段,OPEC对原油增产仍相对谨慎,国际油价或继续保持高位波动走势;国内能源和原材料供需矛盾有望改善,叠加去年基数的较快回落,预计PPI将保持高位。同时,10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已呈现略有回升走势,加上近期粮食囤购、蔬菜涨价等因素影响,食品价格对CPI的拖累将逐渐减小。非食品价格中,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消费品价格已出现一定的上涨迹象,服务价格延续温和上涨走势,预计CPI将继续回升。

  “总体上看,目前通胀对货币政策的掣肘有限,但国内外经济恢复中的不平衡不均衡因素仍然较多,对政策调控的考验也有所加大。宏观政策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调节,加强政策前瞻性和协调性,加大力度提振内需,激发经济增长动力,缓解主要能源品供需矛盾,继续帮助市场主体应对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应对好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等风险冲击。”温彬说。

下一篇:24股获买入评级 最新:保利发展
上一篇:新股大涨122%股民哭了!弃购的新股今天上市就翻倍又是大腿拍肿的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