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重回50元上方 保险股到了抄底的时候吗?
在保险股的粉丝群体中,不乏投资大鳄。巴菲特和戴维斯对保险股情有独钟,深圳隐形首富林立,也曾通过买入中国平安实现了财富的大幅增值。如何看待保险股的价值?保险股是否跌出了安全边际?“跌跌不休”什么时候才见底?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与普通公司的评估方式接轨,容易理解,但缺陷也很明显,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净利润指标,在保险会计中调节性强,参考性低。另外,保险业按照时间确认收益,寿险合同保险期间往往长达十多年,把账面净资产视作保险公司清算价值并不公允。一般会计准则视角未考虑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业的现金流特性。
内含价值法体现了账面上经调整后的净资产,和未能体现在账面上、但未来会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流入公司的利润(有效业务价值),以及当年公司获取的新业务价值。新业务价值会在第二年转化为有效业务价值。
用内含价值的方式来评估保险公司有更公允的一面,但还是有投资者接受不了。因为这个方法里充满了假设:折现率是假设,死亡发生率,投资收益率还是假设。此外,内含价值法还有一个缺陷是与一般会计准则下评估结果差距太大,也让人产生怀疑。
营运利润由三大类构成,一是剩余边际摊销,这是把保险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按一定比例折现为本年度利润的做法,二是净资产投资收益和息差收入,基于内含价值长期投资回报假设(5%左右)计算的投资收益,三是营运偏差,即实际保险事故给付、费用、退保优于会计准备金的评估假设所造成的风险边际释放。
保险公司在每年的净利润里,减掉或者加回剩余边际摊销的偏差、投资收益的偏差、营运偏差,得到营运利润。营运利润的好处是杜绝了一次性的大幅变动,形成一个稳定可预测的价值结构。缺点是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需要时间来验证。
对保险股价值认定方式,影响着保险股投资的买点和卖点。比如,看重内含价值的戴维斯买入小保险公司,在其被收购重新估值的时候大赚一笔。看重复利价值的巴菲特买入保险公司,长期持有,获得保险公司低成本度浮存金。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买点和卖点的分辨则要困难很多。
年初至今,保险指数下跌33.7%,仅次于教育股,后者下跌幅度超过50%。个股方面,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两家在业界受到认可的优秀公司都跌破了四年来的新低。如果按照内含价值评估,两家的公司当前市值相比上半年末的内含价值分别打了6折、5折。保险股反转时刻何时到来?投资者和保险业都在追寻答案。
如前所述,保险公司有大量的、未来按照合同约定流入公司的利润,即有效业务价值。靠着有效业务价值逐年释放出的利润,保险公司是比较“滋润”的:即便当期新业务出现了下滑,靠过去高增长的续期业务,公司收入增长也不会太差。
值得注意的是,有效业务价值的利润释放能力,会随着保单年限的减少而逐年下降,直到归零。新业务价值一直下滑,预示着次年由新业务价值转化而来的有效业务价值的增长也会放缓。两重负面因素的夹击,对保险公司利润的影响会逐渐体现,这正是本轮保险股下跌的背景。
自1979年中国保险业务恢复运营,行业走过了42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恢复期(1978-2000年)-快速扩张期(2001-2010年)-松绑创新期(2011-2016年)-规范发展期(2017年至今)四个阶段。
2018年春天,保险行业倚重多年的开门红惊现负增长,随后,凛冬缓缓到来。保险公司发现,保险不好卖了、招人更难了,热闹的互联网保险挤压着代理人渠道。新生代消费者的难以培育,而疫情让这一困境雪上加霜。
2017年来,保险业从两位数增长滑到个位数增长,到目前仅能维持正增长。今年上半年,整个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占比最大的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11万亿元,同比增长0.4%。人身险业务中的大头,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3万亿元,同比下滑2%。
“从没见过业务下滑这么快,从没感觉招人这么难,这个‘断崖式’的挑战,确实是大家心中的共同问题。”9月,在《中国银行(3.070, 0.02, 0.66%)保险报》主办的 2021 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上,某寿险公司高管道出了当前寿险业面临的严酷境遇。
最早下定决心转型的是中国平安。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兼联席CEO陈心颖表示,平安打造“高质量、高产能、高收入”的代理人队伍至少需要3年时间,包括渠道改革、引入绩优队伍替换落后产能,涉及数十万人,难度非常大。
今年上半年,五大上市保险公司代理人数量减少了83万。吴文涛预计,未来保险业走出低谷,可能会沿着“代理人数量见底——素质提高——人均产能提升——带来新业务价值和营运利润反转”这个路径。代理人数量见底,或是保险业出现反转的先行指标。
中国有着世界第二大的保险市场,有着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伴生着大量保险需求。古老的保险行业在我国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广袤的行业空间等着保险公司去开拓。光看寿险密度这一指标,中国距离欧美国家还有3-6倍的空间。保险行业仍是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
保险业资深从业者、茶道燕梳创始人谢跃也认为,保险的第一性原理是消除客户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应围绕保险的第一性来做文章,聚焦风险保障,洞察用户风险需求,帮助客户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这才是保险公司的护城河。
答:保险行业的增长,与全社会人均可供支配收入的关联性大。短期仍是混沌的状态,但长期看,保险行业的增长空间是一定会打开的。居民养老靠第一支柱是撑不住的,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保险肯定会上来。改革是为了盘活资源,提升代理人素质,找到已有资源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