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GDP增长4.5%:经济如期转入回升轨道,消费有继续修复
器材等在去年3月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可选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反弹幅度较大,其中,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速较1-2月回升20.9个百分点至11.5%,对整体社零增速提振作用明显。
与此同时,3月日用品、粮油食品等必需品零售额增速反弹幅度相对较小。王青表示,去年同期受到防疫提振的中西药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还有明显放缓。另外,3月家电、家具、建筑装潢材料等涉房消费零售额增速较1-2月均有所下滑,其中,家电、建筑装潢材料零售额同比延续负增,这主要源于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筑底过程。
“就一季度整体来看,当季社零累计同比增长5.8%,与去年四季度疫情冲击下的同比下降2.7%相比,出现明显好转。”王青说,年初伴随消费场景限制全面解除,各类线下消费正在迅速恢复,同时经济回升对消费信心也有一定提振。其次,今年以来促消费政策也在发力,包括一些地方发放规模不等的消费券和消费补贴,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力度等。
王青还表示,5.8%的消费品零售增长水平较疫情前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尤其考虑到低基数因素,显示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消费回补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这一方面受汽车和涉房消费拖累;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居民收入增速回升较慢,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速仅为3.8%,不及当季GDP增长水平,且居民消费心理仍较为谨慎,这直接体现于一季度住户存款的大幅增长。
“从绝对增速水平上看,当前社零仍然处于修复初期,加之物价水平明显偏低,下一步政策面在促消费方面的空间较大,迫切性也较强。预计后续消费还有继续修复的空间,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走低,预计二季度社零同比增速将加快至15%,两年平均增速也有望提升至4.5%左右。”王青说,展望全年,社零累计同比增速有望达到8.0%至9.0%,较上年-0.2%的增长水平大幅改善。这意味着,今年国内消费将恢复宏观经济主拉动力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外需下滑影响,带动经济增速较快反弹。
王青表示,预计二季度受经济保持修复势头、上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基数偏低影响,GDP同比增速有望进一步反弹至8.0%左右。
展望消费走势,周茂华表示,消费有望延续恢复态势。国内经济活动加快恢复,就业和物价稳定,超额储蓄,后续消费将逐步恢复。目前国内商品和服务消费整体仍低于趋势水平,加之房地产复苏有望推动家电、装潢等方面消费支出。
投资增速方面,周茂华表示,固定投资增速或保持平稳。国内基建投资支持力度不减;市场需求复苏,政策支持及制造业技术更新改造,制造业或继续保持较快增速。从一季度楼市销售、房价、房地产开发资金到位及房地产景气指数看,均指向房地产企稳复苏,显示国内保交楼工作落实与因城施策稳楼市政策效果在持续显现,预计未来房地产复苏延续。
宏观政策上,王青表示,二季度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增长取向,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速,政策面在促消费上将进一步发力,除改善消费条件、拓展消费场景,引导前期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较快释放等方面外,关键在于通过经济修复带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以及各地财政部门依据本地消费特色,发放一定规模的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疫情造成的收入缺口,推动消费优化升级。
“除了全面放开消费场景限制、推动经济较快回升外,重点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组合拳,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改善居民收入预期。”王青说道。
货币政策方面,王青表示,鉴于3月降准刚刚落地,二季度继续实施降准的可能性很小。年初以来物价水平整体偏低,不过年内政策性降息能否落地,将主要取决于后期经济修复动能。王青表示,若物价低迷持续到下半年,且经济修复势头出现较大幅度下行波动,不能完全排除降息提上政策议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