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全面修复正在途中 成长洼地将成主线

2023-01-29 16:05:28

  科技业、地产建筑业和医疗保健业的涨幅更大,分别为4.60%、3.10%和2.15%,明显大于必选消费。科技、医药和地产明显跑赢疫后消费复苏,反映出当前的全球投资者针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已经不再简单地交易疫情政策放开,而是全面交易中国经济和市场恢复常态,不断寻找更有向上弹性的机会。刘鹤副总理在1月17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讲话再次坚定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恢复常态的信心,强调“202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整体性好转,增速达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事件”。

  2月A股弹性看科创成长

  1)A股的弹性

  2)港股的弹性

  A股内外资接力效应会更加明显

  活跃资金接力配置资金寻找洼地

  1)配置型外资在完全回补前期流出后,接下来流入速度预计会趋缓。我们测算数据显示北上配置型外资在1月12日左右基本回补去年三季度流出时的“缺口”。自2020年开始,北上资金在跨年阶段的净流入都在千亿级别,2020、2021、2022年当年1月和前一年12月的合计净流入规模分别为1114亿元、972亿元和1058亿元,但对应当年全年的净流入规模分别为2089亿元、4322亿元和900亿元,开年流入速度和全年净流入规模并没有直接关联。2023年“跨年”阶段的北上净流入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475亿元,但考虑到去年三季度仅配置型资金就净流出接近480亿元,剔除资金回流后跨年阶段北上资金流入规模并不反常。此外,北上资金的主动流入也与重仓板块的估值水平有关。以食品饮料板块为例,静态估值在30倍以下时,北上资金的日均净流入规模达到+2.95亿元/日,40倍以上时,则降至-0.33亿元/日。反观当前,既没有2017或2019在开年时极低的估值水平,也没有指数纳入因素。

  2)活跃资金加仓料将是节后A股增量资金主要

  3)全面修复行情下市场流动性持续扩散,预计成长洼地成为资金共识。从公募最新持仓来看,相对低配的行业集中在医药和TMT板块,医药、传媒和计算机等四季度重点加仓行业持仓比例仍处于2010年以来的33%、12%和28%分位。以医药为例,在2022年四季度加仓后仍仅有12.1%,如果剔除大量的医药行业基金,全市场基金对于医药板块的配置比例仅有7.5%,连续5个季度处于标配以下,当前相较市场基准仍然有0.6个百分点提升空间。从市场成交流动性水平来看,春节前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3000万和5000万的个股占比分别为7.5%、31.6%和47.2%,仍然明显高于正常市场状况下4.7%、20.9%、34.5%的水平,市场流动性扩散的过程中有大量个股存在修复机会,主要分布在机械、化工和电子等行业,且普遍出现在科创板。

  继续增配高弹性成长洼地

  展望2月,A股弹性看科创成长,港股弹性看内需复苏,内外资接力效应或将更加明显,全面修复行情正在途中,建议继续增配高弹性成长洼地。具体来看,1)长期战略配置上,依然建议围绕能源、科技、国防和农业“四大安全”领域展开;2)中期战术加仓上,建议关注有一定业绩成长弹性、相对冷门并且前期因流动性匮乏导致估值持续下修的中小市值成长股,这些个股相对更多的分布在机械、环保、化工等领域,预计将受益于全面修复行情扩散;同时,关注2023年业绩有较大同比改善空间的行业,例如科技中的,医药中的药品耗材和器械,制造中的风光储,机械和军工板块中细分材料和设备领域,地产链中建材、家居、家电等后周期品类。3)短期品种选择上,在内外资金接力期,建议布局机构仓位低、产业逻辑顺、业绩弹性大的品种,包括医药医疗和等。

  疫情影响超预期;中美科技、贸易和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及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

下一篇:“鄞风雅宋·潮玩鄞州”亮相“云展会”
上一篇:历时十余年 投入近十亿元 溪口首个社区式美丽新农村呼之欲出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