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提出伽马射线暴新起源在《自然》发表

2022-12-10 10:47:47

  伽马射线暴,又称伽马暴,是遥远星系里发生的高能射线,它在一秒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大约50亿年所释放的能量总和,被称为宇宙中最强大的事件。本周,中国科学家提出伽马射线暴的起源新模型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研究结果挑战了既往的观点。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张彬彬教授领衔国内外多个合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张彬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公认的伽马暴起源模型认为,两秒及以上的长暴起源于与超新星相关的大质量恒星的坍缩,而不到两秒的短暴起源于千新星关联的双致密星的并合,这里面包括中子星与中子星并合,以及中子星与黑洞的并合。

  然而,GRB 211211A这个明显的长伽马暴却没有超新星,其它瞬时辐射特征、宿主星系特征等,都与典型长暴的特征不符。南京大学张彬彬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多波段光学观测数据,找到了千新星存在的证据。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生 杨俊:千新星,它的亮度约等于新星的1000倍。我们是通过对光变曲线的模型拟合等科学计算发现的。千新星是国际天文学界观测认定并合起源短暴的标志性证据。这是国际天文学界第一次在长暴中发现的千新星,意味着这个长暴拥有了短暴的关键性观测特征,这就很奇特了,用现有的伽马暴起源模型是难以解释的。

  张彬彬教授研究团队发现的GRB 211211A这一独一无二的特征,挑战了天文家们对伽马射线暴起源的传统认知。张彬彬团队性地提出,这一事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物理信息,产生这一伽马暴的双致密星中的一员应为一颗白矮星,从而形成了中子星-白矮星并合系统,并合之后产生了一个快速自转、高度磁化的中子星,即磁星。磁星的旋转能和磁能驱动了55秒的延展辐射和数千秒的X射线平台辐射,并为千新星提供了额外的能量注入。这个中子星-白矮星并合的新模型,进一步丰富了现有伽马暴的物理起源理论。

下一篇:高台:着力推动乡村振兴由典型示范向全域提升扩展
上一篇:爆料!2022年孟加拉伊布替尼国内准确代购价格更新 孟加拉伊布替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