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代发”市场:银行的“产品观”之变

2021-11-21 19:16:06

  无论是中信银行(4.520, 0.02, 0.44%)升级优化“开薪易3.0”代发平台,还是招商银行(52.330, 0.92, 1.79%)推出“薪福通3.0”产品,都能看到银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产品、服务和生态的努力——以“代发”为纽带,一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一面着眼于零售客群的需求,提供多元增值服务。

  一方面,随着公司客户数量增加、类型拓展,客群细分成为业务发展的前提。大客户与中小企业客户、制造业与服务业对于代发业务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另一方面,随着公司客户本身的业务发展,他们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彼时,恰逢国内数字化转型的开端,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化工具解决人力、财务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但传统银行的支付结算现金业务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开薪易”平台上线后迅速积累了大量公司客户。

  仍然以企业端服务为例,中信银行此次升级了5大应用模块(覆盖50个功能),涉及薪酬、人事、办公、财务以及企业管理应用等五大类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应用功能由中信银行与各领域的专业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并且面向部分行业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发薪终端+专业服务”的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数字化体验。

  这一方面是因为除了对公服务之外,代发之于零售业务的潜在价值也愈发受到关注——它是一种以低成本、高效率获取优质客户的手段,能够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而另一方面,银行也开始意识到,员工个体体验和满意度的提升也有利于发薪企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为了推动对公与零售业务条线的协同联动,不只是中信银行成立了联合对公、零售、科技的增长团队机制,建立了北京、成都两大研发中心,招行也成立了横跨科技、零售、批发条线的薪福通融合型项目团队,建立了“B2C联席经营”机制。

  在1.0版本时,微信还只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即时通讯工具。但是到今天,它成为了一个几乎能够覆盖衣食住行都所有需求的“国民级”应用,其背后的“产品观”是会是随着行业和用户的需求变化从无到有、不断演进的。

  数字化时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大大提升了金融交易的效率,2020年中国银行(3.060, 0.00, 0.00%)业的平均离柜率已经超过90%。但也有观点认为,“去人工化”难以避免地让金融服务变的有些“冰冷”。

  比如,传统对公服务更加注重功能性,但在产品端的交互是其弱项,这会直接影响到产品体验,进而影响业务效率。为此,在“开薪易”3.0升级的过程中,中信银行组建了一个专门的交互团队,推动菜单设计、功能指引以及发薪流程的优化和精简,解决财务、人力并行审批等问题。

下一篇:机构业务也节节攀升
上一篇:“重首发轻持营”现象有望逐渐好转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