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解民忧 用情用力惠民生 ——县人社局抓实办好民生实事
“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开展以来,县人社局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顾大局的深度、促发展的维度,将活动开展和人社工作职责深度融合,细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统筹推进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企业关切、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社力量”。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坐等上门”变“主动下沉”,坚持在“访”中听民声,在“干”中聚民心。身入心到践行“一线工作法”。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作用,建立党组成员分组包抓工作机制,科学制定计划,深入镇、社区、企业一线开展“大调研、深思考、解难题”集中调研月活动,形成责任清晰的全覆盖包联网络,采取实地常访、电线个,为精准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叩门访民敲出“三张清单”。全面了解企业和群众所思所盼,倾听不同群体的呼声,收集归纳意见建议和问题困难,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根据问题性质、难易程度等进行分析研判,协调民政、医保、残联等民生部门认领低保申领、医疗救助、残疾辅助器具配备等任务;协调住建、城管等部门上门问诊,认领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路灯以及停车位不足、飞线充电等方面的问题,交办形成任务清单。坚持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办,及时根据反馈情况推动问题有效解决,销号形成效果清单。活动开展以来,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16个。聚集主业主责争做“贴心人”。认真梳理人社领域涉农、惠民、利企政策落实情况、矛盾纠纷、风险化解等方面群众诉求,精准掌握人社领域重点工作短板弱项,分类建立工作台账,逐项明确工作措施、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实行定期调度、限时办结、挂牌销号,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活动开展以来,解决人社领域企业和群众意愿诉求、问题困难33个。
聚焦群众就业、企业用工等现实问题,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广泛征集优质岗位资源,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有效缓解“就业难”“用工荒”等问题。围绕企业需求着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主动靠前服务,开展“援企稳岗、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广泛宣传、精准推送稳就业惠企利民政策,着力在落实政策、解决缺工、创新服务等方面亮真功出实招,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实行纾困解难交办、承办、督办和销号“三办一销号”制度,确保企业反映问题、存在困难在政策范围内及时有效解决。帮助宏鑫矿业、佳林万佳、鸿泽农业等31家企业和246名城乡劳动者对接成功实现就业,累计落实“降、缓、返、补、扩”资金831.57万元,以实际行动推进各项援企稳岗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应享快享。围绕城乡群众就业增收全线发力。坚持精准施策、分类帮扶,大力开展直播带岗和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全力以赴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探索培育“候鸟式”产业工人,采取“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和“点对点”等多种方式全力组织输转,促进城乡群众实现就业、增收致富。
聚集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和复杂疑难问题解决,推行特殊情况上门办、下沉就近办、全程一卡办服务,让群众跑腿越来越少,体验越来越好。“适老化”服务更有温度。针对社区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生存认证问题,开展养老保险“上门认证”服务,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为退休人员中的高龄、重病、行动不便以及空巢老人提供上门认证服务104人次。针对农村群众对养老保险政策了解不透彻的问题,编印“您所关心的养老保险问题来了”宣传材料,制作宣传小,用大白话、接地气的语言和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惠企便民跑出人社“加速度”。以“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为载体,打造“线上一网通,线下一门办”的人社服务格局,持续推进人社服务“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就近办”“跨省办”,实现10个“打包事项”和25个“提速事项”在规定办结时限基础上提速50%以上。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全程代办等服务模式,打造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着力解决临近退休人员因企业社保费欠缴无法正常办理退休手续等时间地域跨度大、情况复杂的“急难愁盼”问题4个。
坚持“维权益、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始终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为民生大事抓实办好。注重日常监管在源头治理上下实功。坚持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严处的原则,采取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排查化解农民工工资支付、投诉举报案件、工伤仲裁等风险隐患,督促施工企业严格落实“五项制度”,着力规范企业用工方式和工资支付行为,切实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执法监察在清理欠薪上求实效。畅通24小时欠薪信访投诉接待“绿色通道”,建立欠薪信访投诉快速处置机制,采取挂牌督办、提级办理、领导包案、限时办结等措施帮助农民工投诉有门、维权有助。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排查梳理欠薪线万元。
审核:徐 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