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万人5G基站数超过12个 网络建设与应用场景双管齐下
称,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170万个,平均每万人5G基站数超过12个。5G应用覆盖国民经济40个大类,在全国200余家智慧矿山、1000余家智慧工厂、180余个智慧电网、89个港口、超过600个三甲医院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加快5G应用规模化发展,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称,将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加快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杨如意认为,目前我国5G建设正处于加速期,预计未来5G基站建设会继续提速。“虽然5G网络建设在持续推进,但也要注意产业链和供应链所面临的全球市场风险。目前相关商业模式尚不够成熟,半导体芯片和关键电子元器件等方面还存在‘卡脖子’问题,要时刻关注国际市场变化,政策的支持要持续跟上,鼓励企业进行5G改造,解决企业在5G网络建设方面的资金压力。同时,不同企业的差异化导致对5G应用规模化推广难,要加大5G产业生态持续协同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对《证券日报》
“现在一线G覆盖率比较高,但是在大量的中西部地区、乡镇地区覆盖率仍然不高。同时,5G的带宽资费也有进一步优化空间。”王鹏说。
5G助力各行各业提速发展
随着5G基站建设的推进,我国各行各业深入开展5G商用探索。
受益5G技术速度快、高容量、低延迟的网络特性,包括车联网、工业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电网、智慧生活、VR/AR产业等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很多传统行业迎来了向更深层次数字化转型的契机。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信息化和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
据袁帅介绍,例如在“5G+自动驾驶汽车”方面,数据传输速度达到新的量级,在5G技术的加持下,智能交通逐渐具备了进入大规模应用的前提;“5G+医疗”方面,利用5G底层的技术支持,将会进一步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跨地域就医难等问题;“5G+工业互联网”方面,5G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及大连接的特性,让工业互联网成为现实,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G连接了人和万物,甚至可以说4G改变生活,5G将改变社会。5G网络的特性将给几乎所有行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创新和颠覆,对汽车、大健康、金融快销、文娱等行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5G时代万物互联,不仅商品体验智能化,沉浸式视觉技术也将广泛应用,体验经济将会无处不在。”袁帅说。
据《证券日报》
例如中国移动与某制造企业联合打造的基于5G的汽轮机缺陷检测项目;中国移动与某家具制造企业打造的基于5G的生产线云化控制项目。
对此,杨如意表示,智能制造、医疗、车联网对于5G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需求非常迫切。这些领域当前都迫切要求自身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而5G将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同时,它们也对5G提出了一些诉求,如网络性能好、可靠性高、具备移动性和灵活性。
5G概念企业“硕果累累”
随着5G建设推进,如今A股5G概念板块上市公司已是硕果累累。
智慧芽方面独家提供的数据显示,随着我国5G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截至目前,A股5G概念板块298家上市公司2022年累计获得专利授权7436项,2021年这一数字为11310项,略大于2020年的10580项,可以看出,相关上市公司正在创新上持续发力。
盈利方面,上述298家上市公司当中,有4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半年报业绩预告,从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来看,有13家预计增幅超过100%,其中铭普光磁预计同比增长1001.56%至1316.3%,暂列第一;安洁科技和云海金属分别暂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收盘,5G概念板块指数自4月27日随大盘反弹以来,已累计上涨25.47%,超过了同期沪指的13.78%和深证成指的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