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看盘|交易情绪有所变化,产业逻辑未变
近期,估值修复行情的逻辑有了微妙的变化。一是本身的修复行情性质在慢慢转变,毕竟,涨升先锋的赛道股,比如光伏等新能源品种、食品饮料股等,均较4月底的低点有了30%甚至50%以上的涨幅,估值修复行情有“到位”的感觉。
二是行情的引擎有所减弱。比如,伴随着行情演绎过程中出现的流动性宽松措施在近期开始减弱,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生猪价格的持续回升,CPI涨升势头已经出现。在此背景下,再度出台货币宽松措施的预期已不现实。这会削弱多头对未来流动性的预期,从而抑制了他们加仓的兴趣。
这些因素不仅使得A股市场的做多意愿在降低,北上资金、本土机构资金的加仓意愿随之降低,而且还使得存量资金的持股底气也在削弱。如此一来,A股市场的赛道股接二连三地调整,成交金额也在渐趋萎缩,周一沪深两市成交金额勉强过万亿关口,如果行情不能迅速复苏,成交金额或降至万亿元以下。
不过,盘面也显示,虽然压力在不断释放,但是,下档的支撑力度也不宜轻视。这得到了盘中走势的佐证。周一,虽然盘中一度击穿了60日均线点的支撑,但是,并未出现新的集中式抛盘。相反,市场迎来了一波抄底盘,且抄底盘的涌入方向主要是近期有着题材催化剂的品种以及赛道股品种,比如生猪价格上涨的养殖产业链个股。至收盘时,养殖产业链个股逆市飘红。如此使得上证综指相继收复了3300点以及60日均线,说明短线A股市场虽然有抛压,但并不是恐慌性的、集中式的抛压,只是短线的技术性或者是短线资金出于谨慎性情绪的考虑,而作出的有序释放做空能量的操作策略。
值得指出的是,在调整过程中,虽然流动性的担忧开始显现,但是,成长势头强劲的赛道股所处的环境并未丝毫改变,比如,光伏股的涨升逻辑是全球能源价格高企所带来的旺盛需求,市场逻辑未变;电动车的渗透趋势强劲,市场逻辑未变;汽车智能化的趋势,甚至连燃油车也开始智能化,市场逻辑未变。所以,变的只是流动性担忧情绪,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产业逻辑。